春風再次吹過北境,北境的黑河解凍奔流。村公所里,季如歌看著地圖,手指劃過北境海岸線,指向更廣闊的藍色區域。
“今年我打算組建一支船隊出海。”季如歌的聲音不高,但很清晰。屋里坐著老童生、韓頭兒、季樂山、季星洲等幾個半大少年,還有幾個穿著洗得發白舊官服的中年人。
“出海?”季樂山眼睛發亮,最近這一年里,幾乎都被阿姐關在書院里學習,很多事情都是季星洲跟著的。
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阿姐厭棄了,現在看來,自己是對阿姐有大用啊,不然阿姐也不會喊自己過來。
越想越激動,身子都在微微顫抖,有種終于可以展現自己能力的驕傲感。
“阿姐打算去哪?”季星洲看了一眼季樂山,見他激動的很,他倒是冷靜下來詢問阿姐寫下來的意思。
“高麗、東·營(諧音,和諧)、南洋諸國。”季如歌點著地圖,“賣我們的貨,探他們的路。”
“船隊,韓頭兒總管。”季如歌看向韓頭兒,“船只我來準備,食物的儲備你們也不用操心,只要負責出行就好了。”
“明白!”韓頭兒用力點頭,臉上刀疤抽動,帶著興奮。
他知道對方是有那個能力的,季村長手里有好東西,而那些好東西就可以讓他們平安出行,不會有危險。
“樂山、星洲,”季如歌轉向少年們,“你們帶人,跟著船隊。多看,多聽,多記。遇事,聽韓頭兒和這幾位先生的。”她指了指一旁幾位年紀大的人。
這些人中,年齡最大的也有五十上下,年輕一些的也有三十好久了。
他們都是朝廷流放來到北境的,郁郁不得志的。
因為他們的能力范圍就是航海,只是朝廷不重用,他們形同虛設。后來又得罪貴人,就直接都被打發來到了北境。
他們以為這輩子再無法將志愿實現,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幾個中年人連忙起身。他們曾是朝廷的譯官或接待外邦的官員,因各種事由被流放北境,如今被季如歌從流民里挑了出來。
“王譯官,通曉高麗、東·瀛·語。”
“李主簿,曾理藩院行走,熟悉南洋諸邦風俗。”
“張通事,懂些番邦貿易規矩。”
季如歌看著他們:“船隊安危,貿易成敗,系于諸位之口舌見識。辦好此事,萬福村記功,過往不究,分田置屋。”
三人對視,眼中燃起希望:“愿為村長效命!定不負所托!”
“貨,”季如歌對老童生道,“庫房清點:上好茶葉,裝一百擔;新燒的細瓷,選花紋別致的,裝兩百箱;北境山玉,挑溫潤無瑕的籽料,裝五十箱;萬福油坊的豆油、花生油,各裝五百斤;新織的細棉布,裝三百匹;還有腐乳、豆干,裝些當船上吃食或新奇玩意。”
老童生飛快記錄:“茶葉、瓷器、玉石、油、棉布、豆制品……記下了!立刻清點裝船!”
命令下達,萬福村再次沸騰。
碼頭邊,五艘大船一字排開。工匠們叮叮當當,加固船體,檢查桅索。船身被重新刷過桐油,黝黑發亮。
倉庫區,人聲鼎沸。
茶葉被仔細封入錫罐,再裝入防潮的木箱。
一尊尊精美的瓷器,用稻草和棉絮層層包裹,小心地碼進特制的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