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歌拿起一瓶剛封好的“甜豆奶”,晃了晃。
手中杯子傳來的溫熱,驅動著熬糖的灶火,也融化了獎勵的邏輯,更凝結成了父母手中掌控孩子的甜蜜籌碼。
她放下豆奶,走向冰窖。那里的牛乳飲,需要看看冷藏效果。賺錢,掌控人心,風暴無孔不入。
萬福村的貨,成了金字招牌。每一樣拿出來,都讓各地商人賺得盆滿缽滿。
胡掌柜從江南押著空銀車來,臉上笑開花:“季神仙!您給的貨,就是財神爺下凡!糖鋪飲鋪天天擠破頭!布偶羊毛氈賣斷貨!嬰寶蒙具健兒粉,更是搖錢樹!跟著您,想不發財都難!”
趙掌柜從中原來,見面就作揖:“季村長!托您的福!趙記如今是中原頭一號!您指頭縫里漏點貨,就夠我們吃三年!北境,真真是金窟啊!”
馬隊代表從邊塞來,嗓門洪亮:“季村長!草原的牛羊馬,換您的貨!轉手就是十倍利!部落頭人見了我們的車,都當財神拜!北境這條路,就是黃金道!”
其他聞風而來的大小商人,擠在村公所外,伸長脖子等著見季如歌一面。
“求季村長賞口飯吃!”
“什么貨都行!讓我們代賣點吧!”
“北境的貨,沾手就發財!求合作!”
村公所里,老童生桌上堆滿拜帖和合作意向書。他按季如歌定的規矩:“核心貨,‘嬰寶’、‘健兒’、‘糖記’、‘飲記’,只授權三家總經銷。”
“其余貨,如毛呢、布匹、油、豆制品、木玩、蒙具……可放給次級分銷商。但要競標,價高者得。抽成照舊。”
告示貼出。競標會當天,人山人海。
“北境細棉布!一匹抽五文!我出六文!”
“豆油一罐抽十文!我出十二文!”
“蒙具一套抽二十文!我出二十五文!”
競價聲此起彼伏,氣氛火熱。拿到分銷權的商人喜笑顏開,拿不到的捶胸頓足。
萬福村成了北境最熱鬧的“生財窟”。商人車隊絡繹不絕。
運貨來的,滿載甘蔗、碎毛、碎布、藥材、原料。運貨走的,滿載白糖、糖果、飲料、布匹、油、玩偶、嬰寶……車轍深深,壓平了村外的土路。
村子急劇擴張。
河邊建起巨大的“萬福商驛”。客棧、飯館、貨棧、車馬行林立,專為商人服務。晝夜喧鬧。
新庫房一排排建起,依舊堆滿。
工坊區日夜轟鳴,燈火通明。
學堂擴了又擴,培養記賬、管事、匠人。
村衛隊擴編,配精良武器(火銃少量列裝),日夜巡邏,維持秩序。
銀子像決堤的洪水沖入庫房。金錠堆成墻,銀錠鋪滿地。老童生帶著幾十個賬房,算盤聲日夜不息,也只是勉強跟上財富增長的速度。
季如歌定下新規:“商人貨款,只收金銀,或等價緊俏物資(鐵、銅、硫磺、硝石、藥材、良種)。”
“北境內部流通,用‘工分票’(村公所發行),可在村內換糧、布、油、肉等物。”
“招攬流民,分田分房,待遇優厚。識字的,優先錄用管事賬房。”
命令下達,北境吸引力暴增。流民拖家帶口涌來。識字的被挑走當管事,有力氣的進工坊下田。萬福村人口暴漲,村域一擴再擴。
胡掌柜、趙掌柜、馬隊代表成了北境常客。他們不再僅僅是訂貨,更像朝圣。
“季神仙,您看南洋那邊……糖分坊的份額,能否再讓點給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