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季如歌只停了片刻,啃了個冷餅子,喝了口水,繼續。
直到日頭偏西,最后一批人才處理完。
喧鬧了一天的村公所終于安靜下來。文書和助手們累得幾乎虛脫,癱在椅子上動彈不得。
季如歌站起身,臉上看不出疲憊。她走到墻邊那張大地圖前,目光落在上面新標注的幾個點和不斷延伸的線條上。
“今天的問題,七成源于溝通不暢,兩成源于資源分配不均,一成是外部干擾。”她像是自自語,又像是說給文書聽,“光靠我這里一個個處理,不行。”
她轉身:“從明天起,立幾條新規矩。”“一,各村每五日派一名代表集中上報問題,書面呈遞,寫明訴求和初步建議。雞毛蒜皮自行處理不上報。”
“二,工坊物料需求,每月初預報,月中微調,不得臨時抱佛腳。”
“三,商會糾紛,由胡掌柜和趙掌柜牽頭組建商事堂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再報我。”
“四,流民事務,設流民管事一名,副手兩名,直接對我和周哨官負責。小事自行決斷,大事上報。”
“五,所有指令發出,必須得到執行回復。三日無回復,追究責任人。”
文書掙扎著爬起來記錄,心里叫苦不迭,但這幾條規矩一旦立起來,以后確實能省不少事。
第二天,新規矩就開始試行。
起初還有些混亂,有人不習慣,還是習慣性跑來直接找季如歌哭訴,被民兵毫不客氣地攔了回去,要求按規矩辦事。
但幾天后,效果漸漸顯現。
村公所不再像菜市場一樣擁擠喧鬧。各條線的事情被層層過濾,只有真正重要和難以決斷的問題,才會最終匯總到季如歌這里。
她有了更多時間思考更重要的事。
她開始著手規劃更系統的物資調配渠道,派可靠的人常駐南邊幾個重要關卡和市集,確保商路暢通,信息靈通。
她重新核查了各個工坊的流程,優化了人員配置,制定了更詳細的生產標準和獎懲制度。
她甚至抽空去了一趟育嬰堂和女工工坊,看了看那些漸漸紅潤起來的小臉和變得靈巧的手指。
秩序,在高效的運轉和嚴格的規矩中,逐漸建立起來。
懷里的方塊溫熱依舊。
季如歌站在村公所的窗口,看著外面逐漸亮起的燈火和井然有序的村落。
她知道,麻煩永遠不會停止。新的問題總會不斷冒出來。
但她已經搭建起一個初步的框架,一個能夠自我消化大部分瑣碎問題、將真正關鍵的決策集中到她手中的機器。
她揉了揉眉心,臉上第一次露出一絲極淡的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
腳下的路,還很長。但這臺名為“北境”的機器,已經開始在她的意志下,轟鳴著向前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