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朝廷的正式批文和各家咬牙湊出來的巨額“學費”抵達北境,意味著那批世家子弟的“留學”身份得到了官方認可。消息傳回各家,府邸內的氣氛從最初的憤怒咒罵,漸漸轉變為一種復雜難的好奇與……不甘。
光是聽孩子們信中那些語焉不詳、卻充滿興奮的描述,已經無法滿足這些家長了。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北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讓自家精心培養(或者說嬌生慣養)的繼承人如此樂不思蜀,甚至說出“井底之蛙”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于是,一場由部分不死心(或者說好奇心爆棚)的家長自發組織的“北境考察團”悄然成型。幾位位高權重、又恰好有閑暇的郡王、國公,打著“探望子弟、考察北境教化”的旗號,向新帝報備后,便帶著家眷和護衛,浩浩蕩蕩地北上而來。
他們心中大多存著幾分挑剔和質疑,準備親自去戳穿北境的“虛假繁榮”,最好能抓到一些把柄,回來好好教育一下那些“叛變”的逆子。
然而,當這支身份尊貴的“考察團”真正踏入北境地界時,他們經歷了一場與自家兒子們如出一轍、甚至更為深刻的認知顛覆。
平坦如砥、可并行八輛馬車的水泥官道首先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這路況,比京城最好的御道還要強上數倍!沿途所見村鎮,屋舍儼然,百姓面色紅潤,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安定感和精氣神,是做不了假的。
進入新城,高聳的建筑、整潔的街道、奇特的公共設施,同樣讓這些見多識廣的王公貴族們瞪大了眼睛,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仿佛生怕在這“窮鄉僻壤”失了體面。
但真正的打臉,來自于對北境學堂的實地考察。
在得到季如歌的默許后,考察團被允許有限度地參觀官辦學堂(最高學府部分)。
一進校門,他們就被那開闊的操場、明亮的教學樓、以及隨處可見的體育器械和綠化驚呆了。這哪里是學堂?簡直比南境一些皇家園林還要講究!
而當他們走進課堂,偷偷旁聽時,更是驚得差點掉了下巴。
在一間格物教室,他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氣質儒雅的老者正在講解杠桿原理,并用簡單的器材演示。一位國公爺揉了揉眼睛,難以置信地低呼:“那……那不是辭官歸隱多年的前工部尚書李老大人嗎?他……他怎么會在這里教書?”李老大人在南境以學問淵博、性格孤高著稱,連皇室想請他做太子太傅都請不動,如今竟在北境學堂里給一群半大孩子上課?
在另一間算學課堂,授課的是一位他們從未見過、但思路清晰、講解深入淺出的中年先生,其水平明顯遠超南境國子監的博士。
更讓他們震驚的是學堂的“師資介紹欄”。上面羅列著各科教習的履歷,其中不乏一些在南境乃至周邊國家都極負盛名、卻早已隱居或難以尋覓的大學問者、大工匠的名字!北境是用什么方法,把這些人都請來的?
接著,他們參觀了學生的住宿區。說是宿舍,實則是一棟棟干凈整潔、設施齊全的小樓。每間屋子住兩到四人,內有獨立的書桌、衣柜,甚至還有一個小小的陽臺。統一的供暖系統讓屋內溫暖如春,每層樓都有干凈的洗漱間和……那個讓他們兒子驚嘆不已的自動沖水馬桶和凈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