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一十三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清晨,剛剛年過四十的大康帝,毫無預兆地在早朝上宣布禪位。
滿朝文武震驚不已,連太子本人也愣在當場。
“父皇!”胥立急忙跪地,“兒臣年幼,尚不足以擔當大任......”
胥子澤從龍椅上起身,親手扶起兒子:“這十年來,你處理政務井井有條,體恤民情,明辨是非,滿朝文武有目共睹。朕心意已決,三日后舉行禪位大典。”
退朝后,景春熙在御花園找到胥子澤。他正站在海棠樹下,神情是從未有過的輕松。
“真的決定了嗎?”景春熙輕聲問。
胥子澤回頭看她,眼中帶著笑意:“立兒已經二十一了,比朕當年登基時也小不了多少歲。這些年來,他處理朝政比朕想象得還要出色。是時候讓他展翅高飛了。”
景春熙靠在他肩頭,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丈夫這是要兌現當年的承諾——待到胥立能獨當一面時,便帶著她游歷天下,過閑云野鶴的日子。
禪位大典隆重而莊嚴。胥立身著龍袍,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接過玉璽。那一刻,景春熙看見兒子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忽然明白,他們的立兒真的長大了。
大康一十四,主持完胥立的大婚后,太上皇和皇太后看著下人將最后一件行李裝上馬車。胥立攜皇后與弟弟妹妹一直送到宮門外。
“父皇、母后保重。”胥立聲音哽咽,一旁的胥翊更是紅了眼眶,雙胞胎的胥宸緊緊抱住皇姐胥儀曦,泣不成聲。
景春熙一個個擁抱兒子和女兒:“你們也不小了,立兒好好治理國家,善待百姓。你們聽皇兄的,若有要事,可飛鴿傳書,父皇母后定會回來。”
馬車緩緩駛離皇宮,胥子澤握著景春熙的手,相視一笑。這一刻,他們不再是皇帝與皇后,也不是太上皇、皇太后,只是一對普通的夫妻。
關于他們的去向,朝野間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們去了嶺南,有人說在江南隱居,更有人說他們去了柔然看望明珠郡主。而實際上,他們的馬車正行駛在前往江南的小路上。
第一站,他們來到了蘇州。胥子澤早年在城南置辦了一處別院,白墻黛瓦,小橋流水,頗有江南韻味。
清晨,胥子澤會陪著景春熙去市集買菜。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體驗——從前在宮中,一切用度都有專人采辦。
“這藕怎么賣?”景春熙蹲在一個菜攤前,好奇地打量著還帶著泥土的新鮮蓮藕。
賣菜的老嫗笑著回答:“三文錢一斤。夫人是剛搬來的吧?這藕是今早才挖的,燉湯最是清甜。”
胥子澤站在一旁,看著景春熙與老嫗討價還價,眼中滿是溫柔。這樣的生活,平凡卻真實。
午后,他們會坐在庭院里的海棠樹下品茶。胥子澤終于有時間重拾筆墨,為景春熙畫一幅江南春色。景春熙則重拾繡活,為胥子澤縫制一件尋常的青色長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