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頭兒連連推拒:“使不得哩。主家能收留我們一宿,已是感激不盡。
哪里好再吃你家的飯食。我們自己帶了干糧和水,湊和一頓就好。”
“不費事的。你能來敲我家的門,這就是緣分。況且今天這飯菜煮多了,吃不完豈不是浪費,一并來吃點吧!”
邱神醫也幫腔:“一起來吧。你們不吃,孩子也是要吃的。”
老倆口還是搖頭,看得出來是極質樸的莊稼人。
蔣禹清約摸知道他們是不自在,便在旁邊單獨給他們擺了一張小桌,把桌上的飯菜都撥出來一些給他們。祖孫三人這才千恩萬謝的接受了。
看到桌上的壓得實實的大碗白米飯,和燒得油汪汪的肉塊,祖孫三人均忍不住狠狠的咽了咽口水。暗道,這戶人家的日子過得可真好。
他們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吃過肉了,于是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飯。
飯后,他們的神情總算是放松了些,沒那么拘謹了,方才同眾人聊起天來。
老兩口是諸縣人,家就在離此處約二百里的地方。此次是帶孫子上京城去看病的,順帶去拜祭了英雄紀念碑。
細追問之下,方知這是英烈的家屬。
前幾年打倭國時,老兩口的大兒子犧牲在了海上。
當時是晚上,風大浪急,連尸體都沒能找回來。
他們聽說所有戰死的英魂都會回歸紀念碑,就特地帶著孫子去祭拜了。
眾人聽聞,心中均不是滋味,問老人:“這么遠的路,就您二老帶著孩子一起來。家里其他人呢,怎么沒有一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