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耀被陸野的彩虹屁拍得有些歡喜。
“你過來是有事吧?”
“說吧。”
陸野雖然住在他們家里,但是卻很少會進這間書房。
每一次陸野主動進來,都是有事。
蘇耀早就已經品出來,陸野平時是故意那樣做,想要以此避嫌。
畢竟蘇耀官位不小,還經常會帶一些政務文件回來,在書房里研究。
見蘇耀如此說,陸野也就不再繼續打哈哈。
當即正色說道:“叔叔,濱江的房改政策已經開始實行了,不知道您對濱江未來的房地產行業,是怎么看的?”
陸野的這個問題,看似輕松,實則是問到了點子上。
濱江作為全國房改的試點城市,可以說是匯集了全國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目光。
而作為主導濱江房改工作的主要領導,蘇耀自然也是倍感壓力。
都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蘇耀此時所做的工作,卻是和盲游長江沒什么兩樣。
眼前漆黑一片,完全找不到任何的參照物。
為了搞好工作,尋找一些經驗、素材,蘇耀也把這些發達國家有關房地產方面的書籍,全都看了一遍。
只不過,由于政治形態的巨大差異,蘇耀所能找到的,可借鑒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
眼下,面對陸野的這個問題。
說真的,蘇耀也無法給出一個能讓他自己滿意的答案。
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面為未知事物,而茫然的表情:
“說實話,你的這個問題,我現在還真說不出一個答案。”
“別人都說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可是在我看來,改革就是創新,是在舊有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更滿足經濟發展、更能解決民生問題的全新模式。”
“濱江是房改試點城市,我們就是排頭兵,怎么做,是對還是錯,這都要看我們自己,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可遵循。”
“你剛才問我對未來房地產發展的看法。”
“從積極的態度出發,我認為濱江人杰地靈,還有過硬的工業基礎,未來并將的房地產,也極有可能迎來蓬勃的發展。”
“不過,從消極的方面出發,我也有我自己的擔心點。”
蘇耀說出這句話時,整個人也展現出了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您擔心什么?”陸野問道。
蘇耀看著陸野,伸出了一只手,輕聲說道:“老百姓生活,最離不開的就是衣、食、住、行這四個字。”
“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流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可是縱觀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清一色沒有一個是提成節儉的,他們更提倡的是消費。”
“為什么?”蘇耀問道。
陸野下意識地直接回答道:“因為只有消費才能讓錢流動起來。工廠生產產品需要賣出去,獲取到利潤才能養活職工,國家需要消費獲取稅收,以此來發展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好了,基礎建設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才會更加的便捷。”
“總體來說,這就是一個循環,錢在這個循環中不斷地流動,才能形成穩定的社會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