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謠和娜佳的邀請
當看到別林斯基的目光長久地停留在米哈伊爾遞給他的那張紙的時候,涅克拉索夫和帕納耶夫也是越來越想看看那張紙上面的文字,但是過了好一陣別林斯基依舊沒有放手,反而看起來越來越激動。
看到這一幕,涅克拉索夫和帕納耶夫不由得對視了一眼,然后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這樣的意味:估計米哈伊爾是把他之前寫過的壓箱底的詩給拿了出來了。
同樣作為詩人,涅克拉索夫和帕納耶夫當然知道現場寫出一首好詩有多難,縱然靈感和激情在同一時間爆發,但這樣一般也只能寫下真正的好作品的胚胎,等冷靜下來后肯定還是需要經過一番認真的修改和思考的。
因此他們兩個人最開始的時候確實震驚了一下,但細想一番后,還是覺得米哈伊爾應該是把之前已經寫好的作品給默寫了下來,以此作為說服別林斯基去療養的理由。
現在看來就更是如此,畢竟以別林斯基作為杰出評論家的敏銳與審美,自然不可能因為一首普通的詩就驚訝這么長的時間。
不過就算是早就寫好的作品,能好到讓別人愣住,那也是真的很不常見。
米哈伊爾到底還藏著多少東西?
而且為什么他一出手就是極好的詩歌,他就沒寫過爛詩嗎?
哪有詩人沒寫過爛詩的?
想到這里,作為詩人的涅克拉索夫和帕納耶夫就又是忍不住對視了一眼,心里頓時也是感到一陣酸澀。
尤其是涅克拉索夫,畢竟他在十七歲那年就出版了他的了,他們都說你企圖制造出一種破壞傳統韻律的野蠻混亂的詩體!這次的詩歌就是一種試探,照我看完全是胡說八道,明明是你還未來得及修改。”
米哈伊爾:“?”
這樣子黑?
不過該說不說,最近這段時間,米哈伊爾也算是圣彼得堡文化界的半個頂流了,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在關注他,而像這樣難得的機會,有些人自然不愿意輕易放過。
但是由于《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這首詩確實是好,甚至好到了足以讓一些人忽略掉韻律的問題,不會因此直接攻擊米哈伊爾:“韻律都押不準,就這還詩人呢!”
攻擊效果其實算不上好,更何況還有別的傳聞加持,于是有些人琢磨了一下,索性換了“破壞傳統”這樣的角度來進行攻擊。
當然,聲勢算不上大,畢竟這首詩基本上就是符合韻律的,節奏鮮明且抑揚頓挫,但是對于有些雜志而,能蹭一點就蹭一點,畢竟你們難道看不到這樣的文章發出去后,雜志的銷量都增長了不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