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爆肝寫文章之余,別林斯基也是提醒了米哈伊爾另外一件事:“對了米哈伊爾,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快到年底也就是過幾天的時候,按照某種慣例,圣彼得堡各家雜志社的老板會稍稍在某個宴會上碰個面,可能是聊一聊合作的可能或者是公眾文化事業,也可能就是相互仇視,冷嘲熱諷。
總之確實有這么一件事,你到時候記得一定要來,如果你不去的話,那么別人一定會認為我們《現代人》雜志看不起其他同行,這會對我們雜志的聲譽產生一定影響的。”
話說到這份上,即便米哈伊爾這個老板平日里再怎么垂拱而治,這次肯定也得露個面了。
順帶一提,如果從股份上來說的話,米哈伊爾也確實是《現代人》雜志社最大的老板,畢竟他可是足足占到了一半的股份,剩下的部分則是由涅克拉索夫和帕納耶夫平分。
之所以占比這么多,自然還是米哈伊爾當初除了有《彼得堡文集》的利潤作為啟動資金以外,那也真是貸了個天崩地裂,數額甚至會讓一些貴族感到心驚。
再就是米哈伊爾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畢竟在如今的圣彼得堡文化圈,有一件事已經漸漸成為共識,那就是誰要能拿到米哈伊爾的,那么他家的雜志就一定會火,只可惜米哈伊爾現在只為自家雜志供稿。
總之,種種原因加持下來,雖說米哈伊爾不怎么做事,但不論是從聲望上還是股份上,他確實就是其它雜志社公認的《現代人》老板。
想到這一茬,米哈伊爾自然也是答應了下來,而就在米哈伊爾應下這件事后沒兩天,已經出國許久的屠格涅夫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重新回到了圣彼得堡。
沒辦法,自打在法國幫米哈伊爾打出名氣后,受到很多人關注的屠格涅夫除了把牛逼吹了個爽,也是又忍不住請了好些人吃飯,一來二去之下,兜里本就不多的錢自然也是快速減少。
而為了防止自己在法國忍不住去借高利貸,屠格涅夫便只能咬了咬牙,及時抽身從巴黎回到了圣彼得堡。
回來的路上也算是風塵仆仆,只不過屠格涅夫倒是不怎么覺得勞累,反而是準備簡單洗個澡吃個飯后,就去找自己的朋友們講述《屠格涅夫鬧巴黎》的故事。
就在屠格涅夫洗完澡到自己熟悉的那家餐館吃飯的時候,他也是在腦中稍稍復盤了一下自己在巴黎的所所行。
怎么說呢,雖然涉及到米哈伊爾的部分有些許夸張了,但這確實是為了更好地打開局面,算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也能說一聲情有可原了。
我屠格涅夫可不是滿嘴謊的人。
正當屠格涅夫這么想的時候,餐館里突然響起了一陣頗為熱烈的爭論,由于聽到了自己熟悉的名字,屠格涅夫也是從思考中回過神來,饒有興趣地聽起了別人的爭論。
只是聽著聽著,屠格涅夫那張原本帶點微笑的臉就變得越來越呆滯
“我聽人說,他只用了喝一口茶都不到的功夫就完成了那首詩!”
“那你可錯了,我的朋友當時就在現場,據他所說,他連動都沒動,紙上就已經自動浮現出了一行行詩!”
“我怎么聽說是上帝直接”
屠格涅夫:“???”
這給我干哪來了?這還是俄國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