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王朝1566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閃開!”一向待人做事不失溫柔敦厚之旨的王用汲今天竟露出了金剛怒目的神態,向站在巡撫衙門后堂簽押房門口擋住他的書辦一聲低吼,接著用手一撥,將那個書辦撥在了一邊,又對身后喊了一句,“跟我進來!”一陣風跨進了房門,身后還跟著一個女人,便是齊大柱的妻子。

            正中椅子上空著,并無趙貞吉。只有譚綸一個人坐在案側批閱案卷。

            “怎么回事?”譚綸慢慢站起了,望了望王用汲,又望了一眼他身后那個自己并不認識的女人。

            王用汲在簽押房中站住了:“找你。”

            譚綸:“找我怎么找到這里來了?什么事不能在按察使衙門等我回去再說?”

            王用汲:“什么事你們都在這里密謀好了,然后躲著我,我在按察使衙門能等到你嗎?”

            譚綸的臉色也不好看了:“王潤蓮,這里可是一省處置公務的機密之地,你怎么能夠隨便帶人闖進來!要是談公務,你這就立刻出去,到按察使衙門等我。要鬧意氣,就脫了官服,再跟我鬧。”

            王用汲立刻取下了官帽走到他面前往案上一擱:“我現在不是官了,你還是浙江的按察使大人,我能跟你鬧嗎?”

            相處多年,譚綸從來沒有看到王用汲如此較真過,見他此時這般激動,竟有幾分像那個海瑞的氣勢,也一下子怔住了。抬起頭望著站在自己面前的這個故交,剛才突然冒上來的那口氣慢慢平息了下去,站起來,走到簽押房門口,對依然站在門外的那個書辦:“去二堂門口守著。”

            “是。”那書辦應著走開了。

            譚綸把門關了,回身時不再去案邊,而是在南窗旁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了:“到底什么事,坐下來快點說了。這可是趙中丞的簽押房。”

            王用汲也轉過了身,直盯著他:“我知道趙中丞不會見我,我也不會去問他。可把我從昆山調來,把海剛峰從南平調來的是你譚綸。我現在只問你,毀堤淹田的事你們一汪水蓋過去了,說是為了抗倭的大局,為了不牽連胡部堂。可井上十四郎的事一點也沒牽著胡部堂,更無礙抗倭的大局。那么多供詞在,那么多證詞在,明明是嚴黨干的事,為什么倒把齊大柱抓了?齊大柱是海剛峰從斷頭臺上救下的,接著你們是不是要把海剛峰也抓了!”

            譚綸沉默了。

            王用汲更證實了抓齊大柱的事譚綸和趙貞吉事先知道,剛才還十分的義憤這時倒有七分化作了悲涼:“官場無朋友,朝事無是非,只有利害二字。你們把事情辦成這樣,我也不再講什么道義,論什么是非。就說利害譚大人總得想想,海瑞和我王用汲都是裕王爺給吏部打招呼派到浙江來的,你們總不至于連裕王爺的處境也不想了吧?”

            譚綸目光虛虛地望向了王用汲,依然沉默。

            王用汲:“那好。海瑞的辭呈上了,我也并未接受你們臺州知州的薦任。我是你搬來的,你現在讓我走,或是就地免職,或是讓我到北京哪個衙門仍然任個七品。我也好帶著這個齊大柱的妻子到北京去,此處申不了冤,我到北京找徐閣老。徐閣老不見我,高大人張大人總會給我一個說法。”

            譚綸這才正眼望向了一直低頭站在門邊的齊妻:“你是齊大柱的妻子?”

            齊妻這時才提著裙裾跪下了:“民女是齊大柱的妻子。民女的丈夫沒有通倭。”

            譚綸坐不住了,站起來在原地輕輕踱著,踱了幾步面對南窗又站定了:“話問到這個份上,我總得給你們一個說法。抓齊大柱前,鎮撫司的上差是告訴了趙中丞,也告訴了我,可也就是告訴了一聲。他們身上有上諭。奉旨辦差,誰也擋不住。”

            齊大柱的妻子那張臉刷地白了,呆呆地站在那里。

            王用汲:“擋不住還不能上個疏向皇上辯陳嗎?”

            譚綸又慢慢轉過了身子,望了一眼王用汲,又望向跪在地上的齊妻:“你先到門房去等著吧。”

            齊妻怔怔地跪在那里,慢慢望向了王用汲。

            王用汲知道譚綸有要緊的話跟自己說了,走到門邊,慢慢開了門,轉對齊妻說道:“去吧。”

            “民女的丈夫沒有通倭。”齊妻喃喃地仍然是那句話,說著向二人磕了三個響頭,默然站起,黯然走了出去。

            王用汲又關了門,回頭望著譚綸。

            譚綸這時壓低了聲音,卻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道:“齊大柱背后牽著海剛峰,海剛峰背后牽著我譚綸,我譚綸背后牽著的就是裕王爺。這幾層關系,任誰都看得明白。可皇上還是下旨抓了齊大柱,這是將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捎帶打了。為什么?嚴嵩親自出手了,皇上也得讓他三分哪。朝廷還在等著鄢懋卿巡鹽的銀子呢。”

            王用汲一震,望譚綸的目光終于有了幾分體諒,同時浮出了更深的憂慮。

            譚綸:“短兵相接了。我不能說話,裕王爺也不能說話,你更是沒有說話的份。安排一下,讓齊大柱這個老婆到京師去,直接找兵部,找張太岳,叫當事人喊冤去。”

            王用汲:“管用嗎?”

            譚綸:“齊大柱畢竟是抗倭有軍功的人,上次給兵部報軍功,他的名字就在第一張名單上,兵部有存案。從這個口子把事情捅開了,便能揭了嚴嵩那張老臉!他們要還是想殺齊大柱,追究海剛峰,這一刀下去,傷不著嚴嵩也得捎帶上嚴世蕃的血。鄭泌昌何茂才通倭,他脫不了干系!”

            王用汲的眼中又出現了原來的譚綸,欣慰雜著歉疚,徑直到書案邊先把那頂官帽拿起戴了,沒有看他:“到浙江來我不悔,海剛峰也總有一天會明白你們的苦心。多余的話我也不說了,下面的事我去辦。”說完這番話轉身向譚綸深深一揖,便欲離去。

            譚綸一把拽住了他:“要密!你怎么把這個女人平安送去京師?”

            王用汲:“跟另外一個女人一起去。”

            譚綸詢望著他。

            王用汲:“這一向心里有氣,這件事也就沒跟你說。原來送高翰文去京師的那個蕓娘前幾天回杭州了,給我帶來了高翰文的信。高墨卿在信中托我給他說媒,愿意娶蕓娘為妻。明天蕓娘就會進京,讓齊大柱的老婆搭她的船走。”

            譚綸:“不妥。那個女人身上有太多的事,跟她一起走,只怕到不了京師,就會讓宮里的人抓了。”

            王用汲:“沒人敢抓。那個蕓娘身上有司禮監的牒文!”

            譚綸驚愕了:“她身上有司禮監的牒文?”

            王用汲:“還是呂公公親筆簽署的。”

            譚綸一時竟不敢相信:“呂公公親筆給她簽署牒文……難道是皇上的意思……”

            王用汲:“我親眼見過。”

            “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再想了。”譚綸一揮手,“既然這樣,就讓她們一起走,明天就走!”

            嘉靖三十寫了個帖子,讓閣老慢慢看。”說到這里從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帖子雙手遞給嚴嵩。

            嚴嵩接過帖子卻拿在手里:“詳細賬冊都給皇上送去了嗎?”

            鄢懋卿大聲地回道:“送了!銀子送進了國庫,賬冊呈給了皇上。”

            “那就好。”嚴嵩這才就著燈光把那個帖子湊到眼前望了望封面,看不清,又望向鄢懋卿,“看不清了。你告訴我,這一次一共收了多少稅銀。”

            “閣老!”鄢懋卿大著嗓門,接著舉起左掌伸出兩根手指:“二百!”接著又舉起右掌伸出三根手指:“三十萬!”

            嚴嵩聽清楚了,卻沒有立刻表態,在那里像是盤算著,好久才說了一句:“二百三十萬,補今年京官的俸祿和各部衙門的開支應該夠了。宮里的呢?”

            “放心吧!”嚴世蕃大聲地說道,“宮里的埋伏早就打下了。這二百三十萬是給國庫的,還留了一百萬我收到了工部。五十萬年前送進宮去給皇上賞人。剩下的五十萬,過了年,就幫皇上把去年燒了的萬壽宮修起來!”

            幾個人都滿臉興致地望著嚴嵩,等他高興的回應。

            嚴嵩的眉頭卻皺起了,又在那里費神地想著,接著搖了搖頭:“不應該這樣做。授人以柄哪……”

            嚴世蕃被冷水澆了一下,那張大臉一下子也冷了:“你老也太膽小了。錢都到了國庫再撥出來又不知要費多大的勁。這樣做皇上只會高興,誰敢拿皇上的把柄!”

            嚴嵩:“呈給皇上的賬目上寫了這一百萬嗎?”

            嚴世蕃:“這是瞞那些人,怎么能瞞皇上,當然要寫上。”

            嚴嵩這才點了點頭:“寫上了就好。”

            嚴世蕃又興奮了:“有了這三百三十萬,讓皇上看看,到底誰是大明朝的忠臣!徐階高拱張居正那些人想倒我們,弄了個趙貞吉接管了織造局,怎么樣?都快年底了,五十萬匹絲綢還不到一半的數。現在好了,他們隊伙里自己干上了。等著看戲吧!”

            他的嗓門大,嚴嵩又聽得認真,這回都聽清了:“他們自己干上了什么?”

            嚴世蕃:“高拱張居正他們推舉的那個海瑞有通倭的嫌疑,我叫人參了一本,逼趙貞吉下令抓的人。錦衣衛的朱七今天已經把人押回京里了。你老就等著看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自己干仗吧!”

            嚴嵩一驚:“你們抓了那個海瑞?”

            嚴世蕃:“眼下還沒動他。抓的是淳安的一個桑戶頭子,從改稻為桑開始就領著人造反。后來通倭,被何茂才抓了,竟讓那個海瑞給放了。還送到了胡汝貞那兒去打仗,真是反了天了。抓了這個人,那個海瑞便跑不了,慫恿海瑞鬧事的那些人也脫不了干系。”

            嚴嵩又沉默了。抓齊大柱原是嚴嵩秘密奏陳嘉靖然后由北鎮撫司暗中執行的事。可讓嚴嵩沒有想到的是兒子竟同時派人參了本,而且一直瞞著自己。父子同心,又如此不通聲氣,嚴嵩現在就是想說什么也無話可說了。

            嚴嵩慢慢抬起了頭,良久才說道:“不要惹事了。畢竟背后牽著裕王。”

            嚴世蕃:“有些事你老不知道。一個舉人出身的七品官竟把浙江鬧得天翻地覆,鄭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喪在他的手里。這一次鄢懋卿去江南他又公然叫板,跟老鄢過不去,還不是仗著他背后有人!老鄢也不爭氣,怕了他,連淳安都沒有敢去。你說氣人不氣人!”說到這里他斜盯著鄢懋卿。

            鄢懋卿尷尬地一笑:“也不是怕他,跟他干有什么勁?”

            嚴世蕃嘴角一撇:“我們越是退,人家越是上前。浙江的事,我們的人都被他們殺了,不辦他幾個,這個身就翻不過來。爹,這件事你老就別管了,讓兒子收拾他們。”

            嚴嵩氣衰,煩這個兒子就煩在這些地方,盛氣高漲。不由分說,他將手里拿著的鄢懋卿那個帖子往身邊的茶幾上一擱,躺了下去,干脆閉上眼不做聲了。

            嚴世蕃只好閉上了嘴。

            羅龍文總是在這樣的時候出來轉圜:“閣老說得對,小閣老,有些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通倭也要從長計議!”嚴世蕃瞪了他一眼。

            “小閣老,公事慢慢談吧。”鄢懋卿目帶乞求,臉帶諂笑望了一眼嚴世蕃,然后轉向嚴嵩,大聲地說道:“閣老,兒子們還有件真能讓你老歡喜的事,還沒有說呢。”

            嚴嵩這才又慢慢睜開了眼,望著他,輕嘆了口氣:“鬧騰的事就不要跟我說了。”

            鄢懋卿笑著大聲道:“還真是鬧騰的事,你老一定會歡喜。”

            嚴嵩怔怔地望著他。

            嚴世蕃當然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太敗老爺子的興,勉強轉了笑臉,也望向鄢懋卿:“耳朵都背了,你那個歡喜馬屁拍得再響,他也未必能聽見。”

            鄢懋卿:“這小閣老就不明白了。不喜歡的事耳朵就背,喜歡的事耳朵準不背。”

            嚴世蕃:“那就不談公事了,拍你的馬屁吧。”

            鄢懋卿笑走到窗邊,開了一線,院內的燈光透了進來,他對外大聲說道:“上些勁,比平時奏響亮些!”

            窗外突然響起了一聲清脆的檀板,接著小堂鼓敲響了,接著一陣悠揚的曲笛聲傳來了。

            嚴嵩的耳朵這時似乎真不背了,躺著的身子也直了些,側著頭,眼中慢慢閃出了光亮。

            窗外接著傳來了一個坤伶正宗吳語的昆曲:

            臉欺桃,腰怯柳,愁病兩眉鎖。

            不是傷春,因甚閉門臥。

            怕看窗外游蜂,檐前飛絮,想時候清明初過……

            嚴嵩突然抬起了右手停在空中。

            鄢懋卿在窗邊連忙叫道:“暫停!”

            檀板曲笛歌喉頓時停了。

            嚴嵩手撐著躺椅扶手想坐起來,鄢懋卿和羅龍文一邊一個攙著他坐直了身子。

            嚴嵩眼中閃著光:“這是《浣紗記·捧心》的唱段,不像是原來的昆山腔。什么人改的曲子?”

            鄢懋卿立刻諂笑著大聲說道:“閣老確是法耳,這是昆山的魏良輔閉門十年調用水磨改出來的新昆腔,江南人叫它水磨腔。眼下也就這個班子能唱,是魏良輔親手調教出來的。兒子花了二十萬銀子買了這個班子,特為孝敬你老的。比原來的好聽些嗎?”

            “這個魏良輔了不起!”嚴嵩依然沉醉在余音中,“虧他十年水磨,竟沒了煙火氣。”

            鄢懋卿大喜,立刻走到窗前:“接著唱!”

            窗外檀板曲笛又響了。

            坤伶那歌喉又婉轉飄了進來:

            東風無奈,又送一春過。

            好事蹉跎,贏得懨懨春病多……

            玉熙宮的殿門緊閉,大殿的四角四只大白玉銅盆的銀炭從里往外冒出青色的火苗。

            左右兩條紫檀木長案上又擺上了那兩把各一丈長的紫檀算盤!十二名太監正飛快地在那里左手撥珠右手揮毫計算著從江南送來的鹽稅賬目。

            大殿中央赫然擺著兩只銅皮鑲邊的大木箱,蓋子掀開著,木箱上剩下一半的封條還清晰地能看見“鹽運使司”幾個大字!

            兩個遞送賬目的太監穿梭般從大殿中央木箱中拿出賬頁送到長案上,又從長案上把已經算過的賬頁拿回到大殿中央另一只木箱中。

            聲耳之娛,在嘉靖這里截然不同,鐘磬絲竹檀板歌喉之屬,了無興趣。他最喜歡聽的只有三種聲音:一為設壇拜醮時的鐘鼓誦咒聲,二為朗讀青詞時的四六平仄聲,第三便是眼下外殿偌大的算盤發出的算珠噼啪聲了。這三種聲音有一種響起他便兩眼放光,心馳神往。

            燈火通明,窗外飄著大雪,窗戶又都打開了。寒夜的雪風吹得嘉靖身上的絲綢大衫往后飄起。他站立的那張御案上便多了許多條玉石鎮紙,壓著一張張賬單,以免被風吹走。

            今年入冬后的精舍還有了一個改裝,平時用來隔著大殿的紗幔不見了,精舍與大殿之間都裝上了紫檀條幅門,條門上方的隔欞空間且都糊上了皮紙。在這里當值的太監們說這是萬歲爺今年新的“德政”。往年冬日因皇上耐不了煙火氣,外面大殿一般都不讓生火盆,當值的人凍得要死。今年讓在這里裝了這一面紫檀條幅門,外殿便可以生火了,正好起到了一殿之間冷暖殊異的作用。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層嘉靖不愿說與外人的原因,今年以來他突然覺得暴響的算珠聲震得耳朵有些難受,隔了這一面條門響聲正好合適。

            這時他站在案前一任窗外的雪風吹著,眼望賬單,耳聽算珠,兩眼閃光。

            最苦的依然是呂芳,他是凡人,換季自然要換衣,可他此時穿厚了不行穿薄了也不行,只得穿著一件夾袍,輕輕推開條門一線側身進來,撲面便是寒風,他立刻將門閉上,一手拽緊了胸襟,一手拿著那張墨跡發亮的賬單擺到御案上,壓上玉石鎮紙。嘉靖的目光立刻投向了那張賬單。

            呂芳裹緊了衣襟又向條門走去。

            “過來。”嘉靖的目光從賬單上移向了他。

            呂芳連忙轉身:“主子。”

            嘉靖走到了神壇前揭開了盒蓋從里面二指拈出一顆鮮紅的丹丸:“吃了,就不冷了。”

            呂芳連忙趨了過去跪下,雙手朝上接過那顆丹丸:“謝主子隆恩。”說著立刻將丹丸塞進嘴里,這才站起又退到條門邊開了一線擠了出去,帶上條門。

            出門后,立刻轉過了臉吐出了那顆丹丸,從袖中掏出一塊手帕包了又塞進了衣襟里,這才向大殿中央走去。

            他的目光望向了貼有“鹽運使司”封條的那口木箱,木箱已經見底,呂芳知道這是最后一輪賬目了,便不再一張一張傳遞,站在那里等著這一批賬目算完。

            算珠聲慢慢稀疏下來,幾乎同時,兩條長案前十二名太監算完了所有的賬目。

            十二名太監同時拿起各自記下的最后一頁賬目捧到嘴邊細細吹干。

            兩個遞送賬目的太監一個走到左邊的案前將六張賬頁收了攏來,一個走到右邊的案前將六張賬頁收了攏來,二人同時走向呂芳雙手呈了上去。

            呂芳接過這十二張賬頁:“撤了。”

            左邊六個算賬的太監抬起了左案上那把巨大的算盤輕聲走了出去。

            右邊六個算賬的太監抬起了右案上那把巨大的算盤跟著輕聲走了出去。

            一個遞送賬目的太監將裝著原賬冊的那口宮中木箱套上銅鎖咣當一聲鎖了,然后將那把偌長的銅鑰匙遞給站在身邊的那個遞送賬目的太監,那個太監雙手捧著鑰匙走到呂芳面前呈了上去。

            呂芳接過這把鑰匙:“挑了燈把火盆搬出去關好殿門。”

            “是。”兩個太監便趨到墻邊的條幾上各自拿起一個銅盤一把剪刀,一個走到左邊,一個走到右邊,各自將兩盞高燃著明火的巨燭的燭芯剪了放向銅盤內,接著去剪第二盞。

            呂芳這才捧著那疊賬頁和放在賬頁上的長銅鑰匙走向精舍的條門。

            御案上的賬單嘉靖都已看完,這時已經坐回在蒲團上。

            呂芳進來走到嘉靖身邊,先將那把銅鑰匙呈了過去,嘉靖接過那把鑰匙掛在內衣的腰帶上。

            呂芳接著將手里那疊賬單的第一頁呈了過去。

            嘉靖接過,飛快地看完了這頁賬單,呂芳接回這頁賬單,又呈上第二頁賬單。

            接著是第三頁,接著是第四頁……十二頁賬單片刻間都看完了。

            呂芳這個時候是絕對不去看嘉靖的臉色的,接過第十二頁賬單便走到御案前去收摞用鎮紙壓著的那些賬單。

            “去年朝廷派的巡鹽御史去兩淮兩浙收了多少稅銀?”嘉靖問話了。

            呂芳:“回主子,好像是一百四十多萬兩。”

            嘉靖:“前年呢?”

            呂芳:“是一百七十多萬兩。”

            嘉靖從蒲團上站起了,又開始大袖飄飄踱了起來:“派別人去收稅,是一年比一年少。鄢懋卿去,一次就收回了三百三十萬,比別人兩年還多。你怎么看?”

            呂芳想了想才答道:“還是嚴閣老的人行哪!”

            嘉靖突然站住了,慢慢盯著呂芳,那眼神似要把他倒過來看:“朕賜你的那顆丹藥為什么吐了?”

            呂芳愣了一下,接著跪了下來:“主子法眼。奴才是將仙丹藏起了。奴才有私心。”

            嘉靖:“你怕吃了會死?”

            呂芳立刻磕了個頭:“回主子,仙丹吃了只會長壽怎會死人?奴才是想起了楊金水。”

            “你想把那顆丹丸送去給楊金水吃?”嘉靖的眼神慢慢橫了過來。

            呂芳:“主子圣明。下晌奴才聽人說,這么大冷的天,楊金水還穿著一件單衣,夜里都在院子里走。”

            嘉靖:“藍神仙那些人就不管他?”

            呂芳:“不是不管。藍神仙說,這是他的冤孽,報應完了自然就好了。”

            嘉靖沉默了,目光移向窗外:“楊金水在杭州四年,功勞還是有的。他要是不瘋,今年五十萬匹絲綢就織出來了。朕何必還要靠向人家討錢來過日子?沒有可靠的人了,現在連你也沒有真心了。”

            呂芳抬起頭凄凄地望著嘉靖:“奴才哪些地方不真心,請主子明示。”

            嘉靖:“朕剛才問你鄢懋卿下去怎么就能收來這么多銀子,你為什么不說實話?”

            呂芳:“乾坤都握在主子手里,主子的心比日月都明亮。”

            嘉靖:“朕明白是朕的事,朕現在要聽你說。”

            呂芳:“是。兩淮兩浙的鹽引,在太祖爺和成祖爺的時候每年都有上千萬的稅收。此后一年比一年減少,其中有些部分確是直接調給南京那邊充作公用了,但怎么說也不會像前年去年一年只能收一百多萬。今年鄢懋卿一去就收回了三百三十萬兩,原因只有一個,那些管鹽的衙門都是嚴閣老小閣老的人,錢都被他們一層一層貪了。上下其手,鐵板一塊,派人去查那是一兩也查不出來,可只要鄢懋卿去了,他們都會乖乖地獻出來。說句傷心的話,大明國庫的鑰匙一多半都捏在他們手里了。朝廷要用錢這條門只有他們才能打開。”

            嘉靖:“你現在明白朕為什么上回不追究嚴世蕃他們,反而派鄢懋卿南下巡鹽了吧?”

            呂芳大聲地說道:“主子圣明!奴才還有下情陳奏。”

            嘉靖:“說。”

            呂芳:“朱七他們一直跟著鄢懋卿的船隊,今天也回來了。天黑前朱七來見過奴才。他說,鄢懋卿在把這些銀子押回京里以前,還有三條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