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進展的異常順利,在郭圖等人的公關之下,六神無主的韓馥很快就同意請袁紹幫忙抵御公孫瓚的攻擊。韓馥以前是袁家的門生,如今又跟袁紹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袁紹軍團的糧草幾乎都是韓馥供應的。
是以,在這個時候,韓馥還根本沒有反應過來,袁紹才真正是在打他地盤的主意,公孫瓚什么的完全被袁紹忽悠來當槍頭使了!
等到袁紹帶兵進入冀州腹心,韓馥手下,以大將麹義為首,突然反叛逼宮,韓馥這才后知后覺的發現了袁紹打算喧賓奪主的險惡用心。可惜啊,現在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敵人的大軍都已經被放到了自家門口來,自己內部不穩,手下反叛,關鍵大部隊還在外面抵抗公孫瓚。這種情況下,韓馥已經是再無回天之力了!
于是荀諶等人趁機在這個韓馥最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主動找上他,展開了最終的游說!
首先,荀諶給韓馥分析了當今的形勢。其實不用荀諶分析,韓馥自己也很清楚,公孫瓚從北面向南進攻冀州,袁紹從西向東進攻冀州(之前以攻打董卓之名,移動到西邊去的),冀州處于兩強包夾之中,韓馥根本就收不住啊。
說真的,如果韓馥有那個信心能守住的話,他也不會請袁紹來幫忙了。如今袁紹從友軍變成了敵軍,韓馥自認為更是沒有一點勝算!
見到韓馥果然是愁眉不展,只顧著嘆氣,把自己的憂慮和擔心都表現在了臉上。
荀諶知道,事情已經成了!于是,開始慢條斯理的說起了“廢話”來。
沒錯,就是廢話。
荀諶從仁德、智勇和名望,三方面來讓韓馥跟袁紹比較,不用說,韓馥都是自認為不如袁紹的,要不然,當初關東諸侯聯軍,也不可能推袁紹做盟主。
可不如又如何呢?要是什么都有德者居之,那也不用打仗了!而且這天下估計也早就不是什么皇權時代了!所以,局勢才是關鍵,這些如不如的都是廢話。如果韓馥覺得自己不如袁紹,就要把冀州讓給袁紹,那他干嘛不早讓呢?!
然后荀諶終于才對韓馥分析到了最關鍵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局面,韓馥該怎么辦?
其實不外乎就只有兩種選擇,一為死守,二為投降。要是你韓馥覺得有那個能力,以少勝多,或者能堅持到兩方退兵,那你就可以死守。不過要是輸了的話,最終可逃不過一個全家被斬的結局!這種選擇,利益大,但成功率低,而且風險大,后果嚴重。
第二就是投降了,既然選擇投降,說穿了就是為了活命。那么韓馥同樣會面臨兩個選擇,是對公孫瓚投降,還是對袁紹投降?
這一點估計不用荀諶去分析,韓馥自己都會看的很清楚吧。袁紹素有德名,禮賢下士,加上韓馥本為袁家門生,之前也是盟友關系。那么投靠袁紹的話,韓馥不僅能保命,獲得讓賢的美名,而且還肯定會被袁紹厚待。至于公孫瓚,狼虎之人,投降過去的話,韓馥心中沒底。
另外,不說兩人的名聲,就談當今的局勢。公孫瓚還遠在外圍,而袁紹已經深入了冀州腹部。遠水救不了近火,這個時候,如果投靠公孫瓚的話,說不定公孫瓚還沒到,他韓馥就已經被袁紹給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