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就是為了保命,既然左也是投降,右也是投降,本就中庸的韓馥,怎么可能選擇去冒險!
于是韓馥最終不顧手下一些人的反對,堅持把冀州獻給了袁紹。
袁紹兵不血刃的得到冀州,立刻封韓馥為奮威將軍,雖然號稱將軍,不過就是個有名無實的空銜。韓馥唯一比當初弘農王要好的地方,那就是沒有遭到軟禁,隨時都可以自由出入。
同時,袁紹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軍事方面在麹義等人的幫助下,順利收編了韓馥的部隊。如此一來,冀州的軍政兩方面都徹底被袁紹牢牢的掌控在了手中。
袁紹一方早有準備,韓馥也是主動讓賢,因此,在這權利交接之中,倒也沒有出多少亂子。
如此順利的結果,整個袁紹軍團可以說都很高興,不過其中一些小團體,如郭嘉等人,則是顯得有些不爽。
古往今來,和平交接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妥善的處理原班人馬和新加入人馬之間的利益關系!如果是強行打下來的地盤,那好辦,肯定是以原班人馬為主的;但現在是投降,情況就不一樣了!
袁紹的做法是一碗水端平。當然,這也挺符合袁紹的做事風格的。其實事前郭嘉等人應該也猜得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但猜的到是一回事,高不高興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看袁紹的安排: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田豐和沮授是冀州這邊原來的人,許攸和逢紀是袁紹帶來的人,還真是十分公平,兩邊都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其中逢紀明顯就是以當初的獻計之功,才直接爬到這個位置上的。
逢紀上位的道路,簡直就跟當初郭嘉在董卓那邊的時候一般無二。如今從官位上來看,袁紹軍團內部的排名已經很明顯了,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就是袁紹手下四大文士!如此一來,郭圖等人雖然搶得游說之功,但就像那時候的李肅一樣,對這樣的結果有些不滿。
郭圖、荀諶這樣有直接功勞的人都是如此了,那么其他如郭嘉、荀彧等毫無功勞的人,那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以前排名前十,現在可能要排到二十開外去了。地盤雖然大了,管的人雖然也多了,但一下子從上游變成了中游,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得了?
特別對一些有能力,并且有遠大志向的人來說,他們在乎的不是自己得到的利益有沒有增加,而是能不能發揮出本身的真正才干!
所以,對古人來說,很多時候,一個知遇之恩,就足以讓人奉獻自己的一生!
這一曰,郭嘉、辛毗、荀彧等沒隨軍隊行動的后批官員,加上袁紹的家眷,終于從渤海郡搬離,出發朝冀州治所鄴城而去。同行都是有身份的人,也幾乎都是文士或者女眷,一輛馬車接著一輛馬車,延綿不斷,在士兵的護衛下,讓郭嘉仿佛又回到了當初運糧的時光。
“太過于順利了啊。”其中一輛馬車中,胡昭突然出聲感嘆道。
“順利還不好嗎?”郭嘉問道。
(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