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下的虞都真是夠熱鬧的,朕擺駕歸宮之際,都沒有像現在這樣熱鬧,看來有想法的人真不少啊。”
虞宮。
甘露殿。
楚凌負手而立,俯瞰著眼前的沙盤模型,熟悉虞都的人,看到這偌大之物,勢必會感到震驚的。
這分明是縮小版的虞都。
虞宮,皇城,內城,外城……種種建筑群清晰可見,而在這沙盤模型上,遍布內外諸坊插有各色各式小旗。
“從科貢選拔創設至今,歷次科貢還沒有遇到過這種奇觀。”
楚凌似笑非笑的說道:“出世的那些學宮,居然全都派有學宮子弟參加這次科貢,還有避世的學派,也有不少子弟聚于虞都參加科貢。”
“太祖,太宗都沒干成的事,朕什么都沒做,反倒是干成了,這該說朕英明神武呢,還是有人在推波助瀾呢?”
立于一旁的大興監李忠,甘露監蔡杰,無不是低垂著腦袋,只是在二人的心中,卻生出各異想法。
“說說吧。”
楚凌一甩袍袖,坐到那張寶座上,眼睛自始至終,沒有離開眼前這張沙盤模型。
“陛下,早在大婚籌備之際,匯聚虞都的學宮子弟,就明里暗里的接觸各類群體,其中不乏朝中高官。”
蔡杰腦袋低垂,作揖稟道:“在我朝名氣極大的無極、青城、全心、問心、若水、梅山、乾淵、歸一等學宮。”
“僅是以上述學宮,借大婚之勢,借科貢之名,在虞都內城諸坊所辦詩會,文會就不下百場,至于私人性質的宴請更是不計其數!”
楚凌聽著,但眸中卻掠過寒芒。
如果是正常的詩會、文會,亦或是宴請,那他根本就不會在意,可事實上這些活動并不純粹。
據楚凌知曉的一些情況,那場持續三載的動蕩,之所以會持續這般久,恰是有一些群體在暗中推波助瀾。
不然的話,這動蕩斷不會如此久。
“而隨著這些聚會開啟,一批人的名聲得以廣泛傳播。”
蔡杰繼續說道:“事實上這類現象在歷次科貢很常見,特別是太祖一朝就存有一類現象,凡是名傳虞都的才俊,必會登科高中!”
“也因為這樣,在太祖一朝出現多次科考舞弊要案,被抓被殺的官員和學子眾多,這也導致太祖朝后期幾次科貢選拔,規模上要比先前要少很多。”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太宗繼位,而糊名制的出現,則使得有些情況緩和不少……”
照此趨勢來看,糊名制是謀劃許久的,只是直到太宗朝才出現,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永寧駙馬羅織參加的那屆科貢選拔,所衍生出的科考舞弊,勢必是有一些謀劃的啊。
聽到這些的楚凌,心里不由生出了感慨。
站在統治者的角度,選拔人才是極重要的,這不僅關系到王朝延續與統治,更關乎能否掌握話語權。
畢竟晉升渠道一旦固化,那么權力只會在小圈子里流轉,至于這個小圈子,究竟有哪些群體,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的話,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小圈子逐步固化。
所以在大虞就有了科貢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