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您這手是真高明啊!!”
是夜,大興殿。
坐于羅漢床上的楚徽,眉宇間透著難掩的興奮,見楚徽如此,楚凌放下所持奏疏,撩了撩袍袖斜倚憑幾,笑著看向楚徽。
“高明在何處?”
“我朝在北邊防邊軍,從此前節制于征北大將軍一人,到分制征北、拓武、滅虜三大將軍麾下,這一全新格局一旦形成,在守土有責的加持下,在內形成彼此牽制,彼此制衡的格局,在外則形成持續放北虜血的格局!”
楚徽壓著心頭激動,探身對自家皇兄說道:“這等于過去所存種種積弊與隱患,在一段時期內絕無可能滋生出來,這對我朝而是極為重要的!”
“畢竟跟北虜的大戰,不可能憑借一次北伐就分出勝負,這不可能也不現實,而有了這套全新體系,我朝不僅能增強對新辟疆域的掌控,關鍵是還加強了中樞對北疆掌控,特別是戍邊各部的更迭。”
楚凌露出欣慰的笑容。
“皇兄將拓武、滅虜兩大將軍的任命,還有新置十八雜號將軍,三十六駐防校尉的定制,守土有責之規,讓大都督府對外頒布上諭,就是想引起朝野間的關注吧?”
見自家皇兄不,楚徽繼續道:“在此等大勢下,大虞上下必然在最短時間知曉涉北種種,甚至有不少人的注意會引到北疆上去,而在這等大勢下,關于十八雜號將軍,三十六駐防校尉的任命,則就極為考驗孫斌了。”
講到這里時,楚徽停了下來。
在楚徽的內心深處,對自家皇兄是崇拜不已,這一系列的謀劃部署公之于眾,可謂是稱得上堂堂正正。
看起來這次涉北諸職任免提拔,只明確了拓武、滅虜兩大將軍,可實際上十八雜號將軍、三十六駐防校尉也明確了,只不過跟先前不一樣,這次任免提拔要換一種方式,叫作為北伐主帥的孫斌,根據北伐期間諸將所立戰功排序,以此向中樞舉薦對應人選出任對應軍職。
這就打成了幾方面的政治目的。
其一,進一步提升孫斌在軍中的地位及威望,加強孫斌在中樞的影響力。
其二,以此大手筆讓天下皆知在北邊防邊軍格局改了,一批少壯派,青年派會安插進對應的位置。
其三,加強中樞對涉北諸軍各部掌控,不管是在外線的,亦或是在內線的,這種掌控是先前不能比擬的。
其四,涉北邊防邊軍的任免提拔力度都如此大,從中樞所轄精銳抽調完一批安插進涉北沿線后,余下的中樞精銳凱旋,是不是也要有對應的任免提拔?這是不是就能進一步重組中樞所轄精銳格局?
其五,分駐西涼、南疆、東疆一帶戍邊諸軍各部得知此事,那整體戰情緒是不是要被哄抬起來?中樞對上述之地的影響與威懾,是不是也趁勢就增強了很多?
其六……
“北疆只是一個開始。”
相較于楚徽的激亢,楚凌表現就很平靜,“在我朝其他邊陲所駐諸軍各部,今后一段時期內也要經歷調改,可單一的從軍事層面調改,這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反抗與麻煩。”
“所以朕要營造一種勢,即聽從朕的旨意,中樞的號令下,對外發動的征伐一旦取勝,不管是誰,只要有戰功傍身,即能得到對應的賞賜。”
“當然了,擁有戰功不代表就擁有免死金牌,這期間誰觸碰了大虞軍律,違背了大虞律法,那么在北伐開啟期間,被抓被殺的那些奸佞敗類,便是前車之鑒!”
這就是恩威并施啊。
楚徽心底生出唏噓,可與此同時,在他的內心深處,對自家皇兄的敬畏更盛了。
因為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夠促成的。
上述這一切看起來容易,實則具體推動與落實期間,需要兼顧的層面太多了,這期間稍有不慎,極有可能會出現大紕漏。
可對于大虞而,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還有一點,你沒有談及。”
楚凌伸手,指向思緒萬千的楚徽道。
“嗯?”
楚徽聽后露出狐疑。
“那就是文武分治。”
楚凌沒有賣關子,直接挑明道:“朕這次做的決斷,是以大都督府來對外頒布的,這就是一個強烈訊號。”
“涉政的,涉軍的,該牽扯到哪個有司,就該有哪個有司出面,不在你職權范圍內的,別給朕伸手摻和,誰伸,懸在空中的刀就會砍下!”
沒由來的,楚徽的手微顫起來。
這他還真沒有想到。
針對于中樞層面,他所想到的是自家皇兄這樣做,是在給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等一應有司一個震懾,以叫他們知曉一點,牽扯到軍務層面的事,御前既已決斷,那就不是你們該去插手干涉的。
可自家皇兄想的明顯更深遠。
“長壽,那你覺得在這套涉北體系問世下,會對中樞,對社稷存有哪些可能有的紕漏與隱患嗎?”
楚凌接下來的話,讓楚徽從思緒下回歸現實。
楚徽眉頭緊皺的思索起來。
見楚徽如此,楚凌沒有出催促,楚凌平靜的看著楚徽。
在皇嗣沒有誕下前,對于楚徽的培養,楚凌是不能放松的,而有了皇嗣后,作為楚凌認準的王大臣,對于大層面的政治敏銳與嗅覺,楚徽是必須要具備的!
不具備這些,王大臣這一位置,楚徽就做不好!!
至于說楚徽生出別的想法,楚凌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只要他表現得足夠強勢與英明,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楚徽就是皇權的左膀右臂,而非是皇權的摧毀者。
“臣弟有一些想法,就是不知對否。”
在沉吟了許久,楚徽才謹慎的開口。
“說說看。”
楚凌露出鼓勵的神色,“這里沒有外人,只有咱們哥倆在,說錯了也不要緊。”
“要是紕漏與隱患,臣弟覺得軍屯,邊榷是最有可能的。”
楚徽不再猶豫,講出了心中所想,“臣弟不知皇兄想在涉北之地,究竟定下多少戍邊軍規模,但是想減輕中樞的負擔與壓力,于三大將軍府、十八雜號將軍府、三十六駐防校尉府新置各級軍屯,這所轄軍屯規模必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