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抄襲,是壓根就不會提你是誰,被問到頭上,甚至會大不慚說這些想法全是自己的。
再一個,做文章這個東西,哪怕是一樣的觀點,寫出的文章也不同。一樣的題材,不一樣的寫法。
楊明遠下筆溫和,留有余地。
宋福生明明比楊明遠年紀大,但字里行間,卻帶著犀利。
所以宋福生壓根就沒往借鑒過多那方面想,并且還在借光成為狀元這件事上,寬慰過楊明遠,“你用恩師說的形式能得狀元,還是說明你有本事。或許我親自寫,我說,我也得不了狀元。”
而要說聽聞此事,心情復雜,復雜在哪里呢?
讓宋福生和宋茯苓她們稍稍不舒服的。
一是很感慨:有自己這個因,才有了楊明遠那個果,差一步都不會出現這個結果。這說明啥?說明那小子怎么就比自己考運好呢。很羨慕。
二是。
你這樣句句恩師說,會嚇著我們的。
楊明遠是好心,總是“我要為恩師站臺”,“我要給恩師傳遞會寧的消息”,“我恩師說了什么,我要替恩師在皇上面前刷存在感”,可是我們真不用。
你的好心,搞不好哪一步稍稍出岔頭就連累我們。
三,感覺聽聞后最不舒服的是,楊明遠你是主觀性的非要為我們站臺,這是成了狀元。
要是沒成呢?過后,我們一家聽說你好好的進士不當,由于為我們站臺丟了,成了同進士,你讓我們家人聽完鬧心不鬧心?就感覺好像欠你點兒啥似的。
關鍵是,我們也沒讓你給出頭啊。
由于以上幾點,再加上楊明遠爬山呼哧帶喘,錢佩英有一件連老宋都沒告知的事,在心里,干脆自己就否了。
楊明遠給她家當女婿,不成。
雖然長的帥,文化高,瞧那樣不敢欺負她閨女,對她和老宋備不住也能真孝順。
但是太上桿子了,好心的太嚇人,我們家只想要一個省心女婿。
她咋就這么難,比在現代還為茯苓犯愁。
別聽老宋的,什么閨女小,他閨女八十歲在他眼里也小。這是古代,該琢磨啦。
前車里。
米壽正對宋福生說:“這次來京,就一件事遺憾。”
宋福生在欣賞自己的官印,“噢?說來聽聽。”
本以為娃會說,有啥東西沒買,心存遺憾。
卻沒想到,米壽回的是:“咱們沒有偶遇過小將軍哥哥的未婚妻。”
“你那么好奇嗎?那回頭,姑父幫你問問。”
“好。”
……
趕了一整日路,薊縣到了。
長亭外。
高鐵頭忽然露頭提醒:“三舅,您得下車。”
宋茯苓在后車也掀開了簾子,看到她爹大步流星的帶著進士伯伯們向前走。
離很遠,雙方就互相抱拳行禮。
有些像現代,離很遠就伸出手要握手。
薊縣的知縣和縣丞都來了,在十里亭迎接宋福生等一行人。
明明不認識,卻像是老友一般,非要讓進縣里住,說是早就安排好,可不能推辭。
接下來,宋福生他們甭管到達哪個縣或是城池,要么是知縣親自來迎,要么就是府尹大人會派代表來迎接。
美其名曰,全是私人安排,私人聚會。
但大家都懂,沖的是什么。
可給宋茯苓高興壞了。
她感覺到了,自己是官家小姐。
尤其是五十位進士伯伯出門趕考沒帶孩子,無論到了哪里,孩子就只有她和米壽,老爹不喊她和弟弟,伯伯們也會對她們特殊照顧,不停問想吃什么,想要什么。
車里的東西只增不減,越裝越多。
與此同時,朝廷發出的進士捷報,終于到了奉天的官報廳。
官報廳這里候著好些閑人。
別小看這些閑人,那也要家里有當官吏的。
都知道呀,第一批去報喜信的能得到不少賞錢,這可是進士!
要是后報信的去晚了,可能賞錢就沒有了,只有賀喜餑餑。
這一堆閑人圍著官吏:“誰?誰的進士消息傳了回?”
宋福生,任家村宋老爺,幾個字一開口,一堆人就撒丫子開始跑。
王忠玉:小崽子們,跑不過你們可完了。
那堆閑人里有報信報出經驗的,招呼同伴:“跑不過去任家村的,就去點心店。”
王忠玉邊和這些人賽跑,邊大聲喝道:“包抄!”
只看咱九族的漢子們嗖嗖嗖冒出好幾個,連村里的二鵬子都在,他們立即大笑著兵分兩路,一路跑向停車的地方,要向村里趕,一路直奔點心店。
絕對絕對不給那些閑人領賞錢的機會。
報喜信的閑人們,欲哭無淚:我們鞋都要跑丟了,就不能給兩個賞錢嗎?
這也太摳啦。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