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漸涼,尤其早上,今天,皇后依舊退了眾嬪妃的請安。
蘇槿月倒是有些好奇了,蕭彥君到底和皇后說了什么,才讓她妥協,不再找她麻煩。
不過,她也只是好奇,不會作死的真去詢問。
反正不管說什么,皇后只要沒有重大過失,這后宮無人可撼動她的地位。
蘇槿月依舊要出宮去鹽鐵院。
宮道上還殘留著水漬,蘇槿月坐了轎輦。
是蕭彥君特意吩咐,她本來是想走著過去,地上的水漬,小心些不會粘濕裙角。
但蕭彥君發話了,她這轎輦,不坐也得坐。
蘇槿月來到御書房,和知道內情的公公說了一聲,便從密道出來了。
——
金鑾殿上,蕭彥君穩坐高臺,看著大殿上,眾人的反應。
剛剛高峰宣布了科舉制的實施。
一瞬間猶如魚進入沸騰的油鍋,炸起無數油點,滾燙嚇人。
不過蕭彥君不是一般人,這點場面還不足以讓他被嚇到。
殿內的諸位大臣,原本只是驚詫,繼而小聲議論,漸漸的開始爭吵。
這威嚴肅穆的朝堂,堪比那天香樓的熱鬧。
蕭彥君眼睛半睜,一一掃過眾人的臉,看著他們神色各異的反應。
一手放在龍椅上,有節奏的,不緊不慢的敲擊。
敲擊發出的聲音,下一刻便被大臣們的爭吵所掩蓋。
陸寒敘穿著官服,垂手而立,周圍的嘈雜,似乎都和他沒有關系。
皇上頒布的詔書內容,昨日傍晚他進宮,便知道了。
當他得知的第一反應,也是驚詫不已。
這詔書內容一經頒布,必會造成軒然大波,尤其是這歷經百年的世家,
換朝不換代,民間有一句俗話,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
大禹建朝不過百年,可世家傳承有些都不止百年了。
蕭彥君也不著急,就坐著看他們吵。
從小吵到大吵,漸漸的,終于有人回過味兒來,這是在朝堂之上,不是街口菜場。
爭吵的聲音逐漸的變小,猶如燃盡的柴火堆,漸漸熄滅。
大家徹底的安靜下來,眾人的視線都匯聚在高位之上的男人身上。
所有人都不吵了,蕭彥君開口了:“諸位愛卿,有何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朕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此話一出,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
最終,率先站出來的是禮部尚書季銘瑄:“陛下此舉,實乃英明至極!科舉制廣納天下賢才,讓無數寒門學子有機會施展抱負,為我朝所用,臣全力支持!”
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對的。
吏部侍郎康霖起,站出來,眉頭微蹙:“陛下,臣以為如今靠舉薦和世襲選官,官員家族根基深厚、忠心耿耿。
若推行所謂的科舉,寒門士子涌入,他們毫無根基,誰能保證他們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擾亂朝綱?望陛下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