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辰等人進入考場,他立于高臺之上,看著五百余名考生魚貫而入。
寒門學子們攥著磨破邊的考籃,錦衣子弟則由仆從抬著雕花考箱,唯有角落處幾個青衫書生格外顯眼。
他們腰間掛著官府剛發的盤纏袋,眼神中透著對未知的忐忑與期待。
“發卷。”
鄭虎一聲令下,監考官們捧著朱漆木盤魚貫而出。
當素白的宣紙卷落在案頭時,整個貢院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前排的清瘦少年展開試卷,瞳孔驟然收縮。
素白宣紙上,赫然用朱砂筆寫著幾道匪夷所思的題目:
一、若燕州遭遇蝗災,縣令當如何統籌農戶捕蝗與保糧?
二、假設胡虜叩關,燕州需三日內籌措萬人軍糧,你會優先征用哪家商號的糧倉?
三、如何讓燕州的鐵器工坊與草原部落開展互市?
四
請列出三條具體策略。
“這這算什么科舉?”
有人驚呼出聲,惹來周圍考生的側目。
那人忙捂住嘴,卻見鄰座的老書生手顫得幾乎握不住筆,喃喃自語:
“圣人之呢?
策論竟考這些務實之學?”
蘇辰在高臺上將一切盡收眼底。
他看著考生們或抓耳撓腮、或呆若木雞的模樣,想起前世高考時自己同樣的陌生感,同樣的心跳加速。
“開始答題。”
隨著監考官的喊聲,貢院陷入詭異的寂靜。
清瘦少年咬碎筆桿上的雕花,在草紙上寫寫畫畫。
錦衣子弟則對著試卷發呆,偶爾偷瞄鄰座。
角落的書生突然站起,又被巡考按下。
他想質問考官是不是拿錯了卷子。
蘇辰注意到一個留著短須的考生。
那人鋪開試卷后,竟從考籃底層摸出一本油布包著的書冊,封面隱約可見“齊民要術”四字。
這是昨日鄭虎暗中標記的寒門才俊,據說曾在鄉野帶領村民修建過水渠。
此刻他正咬著筆頭沉思,忽然提筆在紙上疾書,墨汁濺在粗布袖口也渾然不覺。
“王爺,有人舞弊!”
東側考棚突然傳來騷動。
蘇辰望去,只見一個錦衣考生正將一張紙片往靴筒里塞,卻被眼尖的監考官當場按住。
那考生面如土色,竟從懷里掏出一錠銀子,“大人通融”
“拖出去。”
蘇辰的聲音冷如冰霜。
鄭虎會意,親自將那考生拎出考棚,鐵靴踏在青石板上發出“咚咚”巨響。
考生掙扎間,懷里掉出一本《舞弊手冊》,封皮上“趙武親啟”四字刺得人眼疼。
“王爺,這”
監考官捧著手冊呈上,聲音發顫。
蘇辰翻開扉頁,只見上面密密麻麻記著三十個考生名字,每個名字旁都標著“周、孫、趙等姓氏。
他指尖碾過紙頁,忽然抬頭看向人群中的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