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了這些事情之后,朱載j召集內閣輔臣和太子、部院重臣們,一道商量大明未來的政策走向,這也是朱載j的為政傳統了,朱載j一向對于內閣首輔和閣臣不輕易點用,一旦點用,也不輕易更易,基本上還是能夠尊重內閣輔臣的權威,所以朱載j即位以來所用的首輔,在為政上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個人色彩。
朱載j的第一位首輔是徐階,徐閣老以三還為政治主張,強調調和鼎鑊,是幾位首輔中比較溫和的任務,主要是保證了從嘉靖到隆慶政權的平穩過渡,而接替徐階是李春芳,李春芳雖然也以溫和著稱,但是在實際的政務中,也強調要改變官場上的怠惰之風,主張溫和改革,平穩推進。
而高拱、張居正兩位則是強勢首輔,他們都主張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以重振大明的國威,只不過兩者改革抓手不同,高拱主張整頓吏治,治民先治官,也張居正則主張以財稅制度作為主要的改革方向,在他們兩位的主持之下,隆慶新政得以推行,而朱載j作為皇帝,更多的是處理在新政中出現的問題和反對的聲音,在朱載j的直接干預之下,對于各個反對新政的利益集團進行了打擊,保障了新政的實施。
現在張居正去位,張四維接任首輔,整個朝廷都在猜測,這位新任首輔的施政策略是怎么樣的,還有就是首輔和次輔之間的關系問題,和張居正、高拱不同,這兩位在擔任首輔期間,由于和朱載j有相對密切的關系,能夠得到朱載j的支持,所以在內閣當中是一九鼎,權威極重。
但是現在張四維這個首輔顯然不具備這一點,對于張四維來說,雖然張四維也是朱載j的講官出身,但是張四維和朱載j的關系顯然沒有高拱、張居正好,而次輔申時行,也是實力強勁,不僅僅是狀元出身,而且深受朱載j的信任,更是太子講官,而且現在是東南官員的領頭羊,在內閣中還是王錫爵為羽翼,對張四維這個首輔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而張四維強在部院重臣中和地方督撫中晉黨也有很強的實力,現在首輔和次輔之間的矛盾已經是很明顯的了,雖然在朱載j的壓制之下,他們不敢有過多的動作,但是暗地里的斗爭肯定是少不了的。對于這些事情,朱載j當然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這次召集重臣們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在張居正擔任首輔的期間,厲行考成法,對于大明的賦稅體制進行了調整,從實物稅變為了大部分都是貨幣稅收,對于朝廷來說,大部分的賦稅都實現了賦役征銀,對于朝廷的收入和開支是一件好事,朱載j認為對于財政的改革仍然要繼續下去,繼續厲行清丈田畝,同時對于田賦和徭役折銀等要予以適當降低,減輕百姓的負擔,同時加大對于工商業的賦稅征繳,以保障朝廷的開支。
而張四維和申時行的沖突主要在與朝廷的下一步方向,以申時行為代表的東南官員們認為,海關關稅已經是大明財政的重要支柱,所以朝廷的施政重點應該圍繞著海關來展開,要鼓勵出口,獎勵實業,放松對于東南的各項管理,促進經濟發展,才能保證海關關稅的征繳,而以張四維為代表的北方官員們則認為,朝廷一向以東南之財,養天下之兵,所以朝廷要加強對于東南的控制,加強朝廷的控制,強化朝廷的力量,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