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都是對太祖政策的重復,因為在太祖朝,太祖皇帝就下達過詔令:“商賈之家止許穿絹、布,如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綢、紗。”
這些對于商賈的歧視性政策到了現在確實是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大明了,張四維提出此事,也是理所應當的,這些商賈也向百姓繳納賦稅,但是卻被朝廷所歧視,這確實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張四維認為,在征收工商稅之前,朝廷應該先取消對于商賈的各種歧視性政策,才能夠調動這些商人們的積極性。
其實太祖皇帝在晚年也對于這種歧視政策有所察覺,太祖皇帝就曾經說過:“商賈之士皆人民也,而乃賤之。漢君之制意,朕所不知也。”
張四維現在提出四民平等的觀點,朱載j也認為確實是應該糾正這一觀點了,朝廷要倚仗商人們賦稅,卻又對于商人百般歧視,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朱載j也認為再以所謂的四民來劃分等級已經不能適應大明的發展了,不僅僅是商人的地位問題,還有就是工匠等的地位問題,這些都必須予以解決,大明要想重視技術,發展生產力,就要廢除所謂的四民制度。
朱載j當即說道:“首輔之甚善,天下生民,皆朕之赤子也,華夷尚且不分,遑論四民也?”朱載j命令內閣和翰林院起草相應的詔書,宣布四民平等,對于天下的百姓,不再采取歧視性的措施,之前朱載j也已經大規模豁賤為良,這次更是要推翻千余年的四民制度,這事可不是小事。
連提出此事的首輔張四維都感到事情有點大,勸朱載j慎重,朱載j說道:“首輔認為商賈不應歧視,那工匠就應該歧視嗎?士農工商,皆朝廷之編戶,朕之赤子,朕皆以保育之,以法治之,未有他故也。春秋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
朱載j認為要廢除就徹底廢除,破除所謂的四民制度,才能夠實現大明技術上的發展,否則的話,工匠等始終在士、農之后,是不可能有技術發展了,朱載j不能指望每一個皇帝都和朱載j一樣重視技術,所以朱載j的看法將四民制度予以取消,將四民變成朝廷的編民,不管是士農工商,都是朝廷的編戶齊民,朝廷一以待之,無有歧視。
但是重臣們對此事都是有些反對的,原因嘛,朱載j也很清楚,因為這些重臣們也是士的一部分的,他們是四民制度的受益者,從獨尊儒術以來,士的概念進一步演變為專指士大夫與讀書人。科舉制度的出現更是將讀書與做官緊密相連,使得讀書人的地位水漲船高。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