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公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居然還能單獨補考,而且是監考老師臨時出題。有沒有提前串通的可能?會不會是請人代筆,再背誦下來去補考?暗箱操作的機會太多,如何能讓人信服?”
“再說公平。普通學生寒窗苦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能改變人的一生,憑什么寫篇文章就能坐直升飛機過河?這對萬千學子而公平嗎?”
“最后說公正。理科賽事,過程和結果都是客觀的。而作文大賽評獎,純屬主觀行為,有什么公正性可?你說這篇文章寫得好,我還說它不如小學生作文呢!如果某位參賽者,跟評委私下認識,評委會不會賣人情給高分?”
“因為輿論聲討,新概念獲獎者已經三年沒被保送,今年陳貴良憑什么能被清北特招?”
這封所謂的“讀者來信”,借著當下最火的招生公平話題,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引發熱議。
大量真正的讀者來信,呼吁取消文科賽事特招。
支持陳貴良的來信也迅速出爐,歷數晚清以來的偏科人才。比如某某大師,其他考試全部零分,但有一兩科非常優秀,最終被名校錄取,并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
同時還抨擊高考制度不合理,導致許多有特長的學生,失去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
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筆仗就這樣打起來。
其他媒體一看,憑什么就你賺銷量?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于是乎,討論相關話題的媒體越來越多。
有的報紙準備不足,直接引用《西華都市報》的文章,并且全文刊登陳貴良的兩首詩。他們也不談論招生公平,而是圍繞著陳貴良本人及其文章進行報道。
《瀛海行》和《答董編輯》,終于從網絡以及少數媒體關注,變成普通老百姓也跑來圍觀評判。
許多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也紛紛參與進來,趁機刷一下存在感。
有人對此盛贊不已,有人卻罵狗屁不通。
甚至還有報紙,借陳貴良討論留守兒童和鄉村教育。
簡直群魔亂舞。
鑒于非議之聲太大,清華北大兩所學校,就是否降分特招陳貴良,開會爭論得特別激烈。
這一撥輿論,短期內不會結束,熱度還會繼續提升。
因為高考和招生改革勢在必行,官方一直在幕后推波助瀾。再過兩個月,就連教育部都要親自下場,一下子通報四起重大考試舞弊事件。
不僅是高考,還包括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某知名院校,直接被取消英語四級考點資格。
坐牢的不止一兩個,罪名是故意泄露國家秘密!
直至今年高考,依舊有不少人頂風作案。并將在填報志愿期間,一樁樁被揪出來嚴厲處置,同時公之于眾進行宣傳警示。
陳貴良一不小心被卷進時代浪潮。
不論如何,陳貴良全國聞名了,而且普遍認可他是“才子”、“有志青年”。
但也有許多人堅持認為,就算才子也不能特招,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
《萌芽》雜志社那邊焦頭爛額,因為接連有名校打電話過來,說明年不會再給新概念降分錄取名額。先避避風頭再說。
二中的嚴校長倒是很開心,此前不愿來的媒體,竟紛紛改變主意。
甚至還有不請自來的。
約好日期,五十多家媒體殺向學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