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以為這晚談話到了這里就該結束了,感激地看著董老說道:“老首長,沈秘書,我和房總太太感謝兩位大領導對我們的關心、扶持和信任。”
“這次回竹清縣后,我也信心把竹清縣發展起來,房總肯定更有信心把他們公司做大做強的同時,帶領著周邊的村民們共同致富,改變竹清縣貧困的局面。”
“老首長,明年秋播后,竹清縣的新民宿就建好了。”
“等明年,接您回家看看時,我帶您去看合作社的曬谷場,傍晚時,農戶們把玉米串掛在檐下,金燦燦的,風一吹沙沙響,和您照片里的熏棚煙火氣,是一個味。”
陳默描述起來,好有畫面感啊,倒是讓房君潔驚奇地看住了這位代縣長,這畫面,按說陳默沒經歷過,可他就是描述得這般美麗。
董老聽這小子這么說,笑著應道:“好,就這么定了。到時候,我得親口嘗嘗,你們用‘供’的底氣,養出來的臘肉,是不是比當年更對味。”
“看看你小子說的曬谷場,看看金燦燦的玉米。”
“想家了,想家了。”
董老這般說時,陳默和房君潔互相對視了一眼,這一眼,他們懂了彼此接下來的目標是什么了。
這時,董老又拿起臘肉方子,目光掃過陳默和房君潔,忽然嘆了口氣說道:“你們年輕人做事有沖勁,這是好的,但特供這兩個字,得揣著敬畏心做。”
說到這里,董老轉向房君潔,點了點方案上“獨家供應”四個字說道:“丫頭,把這四個字劃掉。”
“特供不是讓你們關起門來做生意,是讓你們做個樣子給旁人看。”
“你們的臘肉做得好,農戶能跟著掙錢,自然有人學你們的法子。”
“到時候竹清縣不止有你們房家的臘肉,還能有李家的臘魚、王家的腌菜,那才是真的成了氣候。”
董老這么說時,房君潔趕緊掏出筆,在那四個字上重重畫了道橫線,同時說道:“董爺爺,我會牢記您的教導的,我會把格局打開,再打開的。”
陳默想說話時,董老又看向他,語氣加重了,說道:“小陳,你在基層待過,該知道農戶最怕什么。”
“怕行情漲了,收家卻壓價;怕簽了合同,到頭來成了廢紙。”
“你們那個‘農戶利益綁定機制’,我看了,保底收購價是底線,但還得加一條,利潤分成要寫進合同,公證處蓋了章才算數。”
陳默一驚,沒想到八十多的老人,思路如此清晰,看問題更是一針見血,趕緊點頭應道:“老首長說的是,我回去就讓相關部門完善條款。”
“不止這些。”
董老忽然起身,走到書架前,取下個褪色的藍布本子,翻開時,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記著某年某月某地農戶的收成和收入。
“這是我當年下鄉時記的,你看這頁,一年秋天,青石溝的白菜豐收,收購商卻卷著定金跑了,農戶們把白菜推到河里,哭聲能傳到三里地外。”
董老說到這里,把本子遞到陳默和房君潔面前,發黃的紙頁上都是污漬。
陳默捧著這個筆記本時,一頁一頁翻看時,涌起了很多很多的感慨,老一輩的革命家,就是這樣來干工作的。
房君潔也熱血沸騰起來,她沒想到董爺爺當年是這樣干工作的。
董老的又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