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理萬機
衛三團
上一次的行動效果終于顯現出來了,訓練場上多了一批特勤在練槍。
冬季開訓這是老傳統了,沒有天寒地凍休半年那一說。
冷?
負重跑個五公里就熱乎了,或者跑個四百米熱熱身。
已經習慣了,每次來駐地,李學武都要站在操場門口看一看。
看裝備,看狀態,看帶隊干部是否負責。
有的時候帶訓干部能看見他,便會過來打招呼,也有看不見的時候。
主要是他來的很隨性,連班都不點的,誰都不知道他什么時候來。
除非是有會議,或者上級領導視察,點了他要到場。
衛戍區的領導來過幾次,畢竟是新加入衛戍的隊伍,還是經過合改編的。
更特別的是,這支隊伍有點東西,至少跟其他隊伍相比。
野戰部隊出身,能打攻堅戰,能打防御戰,還兼并了東城最能打的治安大隊。
現在有了一營的特勤隊,更是在城市應急事件處理上有了話語權和執行權。
說有點東西,是衛三團不僅僅在城外有自己的駐地,還在城里有警備駐地。
一般來說,從外面調部隊進衛戍序列,都是由衛戍來安排駐地和后勤裝備,可衛三團不一樣。
衛三團的前身八一六團當時屬于借調狀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沒人接管。
所以在上面管理缺失的情況下自己找了駐地,且完成墾區建設。
更牛嗶的是,衛三團在城里還有個特別大的院子做警備駐地。
這就相當于什么呢,一個姑娘要嫁人了,婆家以為是個窮姑娘,結果一看是個小富婆。
不僅在鄉下有產業,還在城里有大宅,重要的是還特別能打。
在后勤保障方面,衛三團自己的墾區今年實現了糧食大豐收,蔬菜大增產。
不僅如此,在創造墾區經濟價值的同時,還擁有了畜牧業、漁業和林業資源的充分利用。
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仍然能夠保證蔬菜供應和肉食供應。
上面撥付的物資給養自然是按人頭發放的,每個團都一樣。
可衛三團不僅僅能敞開了吃,還能強化鍛煉,強化后勤應用。
在三線建設中,更是沒費什么力氣,便完成了儲備洞的建設。
全團三千人,各個身強體壯,精神十足,上面領導去駐地視察,瞧著戰士們臉上一個個紅撲撲的,就知道吃得好,練得好。
你說衛三團占了有自己駐地的優勢,可在訓練和裝備上也要拉其他隊伍一大截。
與地方鋼鐵大廠合作,開展團隊化訓練、開展民兵訓練、開展代訓代培工作,收益反哺后勤不說,還能為墾區作物找到銷售渠道。
更好的是能不斷更新和獲取最新的訓練數據,有效調整當前的訓練大綱。
從地方代訓代培隊伍中采集到的訓練數據,有效地印證了當前訓練大綱的實戰性、必要性。…。。
更在與輕兵所的技術合作中獲得了新式裝備的使用權和裝備權。
尤其是在維護地方穩定,支援地方安全建設工作上,衛三團多次獲得了市里的表彰。
去年年底,全衛戍區所有團級隊伍舉行了大比武的練兵活動,結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衛三團的單兵素質、綜合素質、指戰素質全衛戍區遙遙領先。
原本都當衛三團是后娘養的其他團領導下巴都驚掉了,臉都在上面領導面前打腫了。
很多團領導都來衛三團參觀學習,到底要看看衛三團為啥這么牛。
因為城里的警備駐地近,好多人都先是奔著這邊來的。
而在城里駐地,衛三團主要駐守了特勤隊、警衛連和通訊班。
要看真實的訓練,只有特勤隊的能看,也因為新式裝備的緣故,特勤隊的訓練最有看點。
從作戰服裝,到全身掛具,再到武器裝備,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優秀,更加的趨于實戰化。
就連最普通的裝備——鋼盔,衛三團的都不一樣。
由輕兵所根據軋鋼廠護衛隊鋼盔改制設計的新式城市作戰鋼盔和野戰鋼盔分別裝備給了特勤隊和衛戍部隊。
鋼盔的的外面不是光面漆,而是偽裝帆布,里面也不是簡陋的鋼釘帆布帶,而是輕型泡沫填充外加防撞帆布網兜。
鋼盔的的外面不是光面漆,而是偽裝帆布,里面也不是簡陋的鋼釘帆布帶,而是輕型泡沫填充外加防撞帆布網兜。
剛開始其他團領導自然是一口咬定了衛三團在裝備上欺負人了。
更講了衛三團的兵源素質超高,隊伍里竟然還特么有高中生!
高中生怎么了!
不問不知道,再問都想哭!
高中生不是一個,而是一群,小三百個,都是團里的訓練尖子,咔咔能打的那種。
參謀長長張成功介紹的時候講了,高中生不算什么,衛三團的正治教員才算牛呢,二十多個華清女大學生。
好家伙,羨慕的其他團干部眼睛都要綠了,當場就要挖人走。
你特么一個團就有二十多個大學生,三百個高中生,一千兩百多初中生,以后衛戍區全是你們團出來的干部了!
這個時候的學生仔可不是好惹的,更不是好拿捏的,一般的干部是不愿意招惹這些小崽子的。
可衛三團里的這些年輕人不一樣,大學習活動剛開始沒多久就被招錄了。
等在山里完成新兵訓練的時候最大風都過去了。
而且合改編以后這些城市出身的新兵能夠以老師和學生的身份跟老兵互相學習,極大的加強了他們的參與情緒。
重要的是離家近,不用去外地,當時沒招錄上的好多家長都后悔不跌,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難遇到了。
真有假期的時候,坐通勤車就到家了,不用把探親假期都花在路上。
衛三團的模式很特殊,衛戍區的領導也頭疼,連部隊建設指導意見都輕易不會給下。
為啥?
因為怕被打臉。…。。
野戰團的戰斗力有多高,這個年代的部隊里全特么是兵王,真是單兵作戰實力最狠的時候。
衛三團現在有糧、有菜、有肉,使勁喂養,鉚勁訓練,你就說這身體素質和戰斗素質能低?
全團六個營,配置了所有步兵團應有的對空對地以及城市作戰的打擊能力。
機動能力更是做到了全團摩托化的地步,更不用說其具備的電子防空和高效后勤保障。
衛戍區來做調研,當初對于衛三團的六營制是有意見的,可看了精兵強將的實戰效果,一句話都不敢亂說了。
訓練、裝備和后勤不敢說,思想正治就敢說了?
其實也不太敢亂說,衛三團有個正治教導團,里面全是華清大學的高材生,更有東城兼并進來的正治尖子。
對時事的掌控,對地方政策的解讀,對戰士們的心理動態都有著開天眼式的洞察和判斷。
上面下來的政策文件都是實時下發到團部的。
你就說,衛戍區的解讀和理解速度都沒有衛三團的快和全面,他們怎么做指導。
所以合改編結束的這幾個月,上面領導都是來調研的,很少來做指示。
有也是鼓勵和夸獎,尤其是在大比武結束后,真是撿著寶了的感覺。
老兵有勇,新兵有才,領導有力,正治高明,結合在一起,整體素質體現出來,那就是對裝備的充分使用,對人才的合理利用,對部隊的充分掌握。
關鍵是衛三團有錢,敢上新裝備,敢上新訓練,敢上新挑戰。
錢是從哪里來的?
這就不得不說衛三團有一個日常不上班,上班就送錢的好領導。
衛三團日理萬機
齊耀武微微搖頭,道:“你倒不如說說你想怎么辦”。
“我想玩個大的”
李學武瞇眼笑著,道:“紀監和分局已經在掌握這個案子了,有三個月夠他們挖的”。
“只要被他們墜上尾巴,那位保不準驚慌失措露出點什么,甚至是狗急跳墻”。
“回過頭來看”
李學武盯著齊耀武的眼睛問道:“魔都出事,首要兩個部門會受到影響,你猜是哪兩個?”
“這特么還用猜?!”
齊耀武吊著眼睛問道:“分局那邊做好準備了?”
“高震和鄭富華不是傻子”
李學武微微搖頭道:“強力部門的風一直都沒斷,這次只不過更猛了些”。
“那剩下的就是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