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201研討室。
講臺上,班主任林教授簡短開場后,投影幕布亮起一個醒目標題:
“江東省臨江縣工業園區招商引資與土地征收矛盾協調會”
林教授聲音沉穩: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的模擬推演。背景設定為五年前,臨江縣政府為引進‘騰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項目,在征地補償標準、農民安置等方面存在遺留問題,引發村民持續上訪。”
“今天在座各位,就是被省里臨時抽調的協調小組成員,任務就是拿出解決方案,平息矛盾。”
他環視全場:
“記住,你們代表省里的協調小組,不是各自原來的身份!要跳出地方利益,站在全省工作大局考慮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開始分組討論,半小時后各組推選代表發,最后綜合評議。”
短暫的嘩然后,學員們迅速按照昨晚的研討分組就位。
鄭儀、張林、李國濤,省紀委李紀檢委員,外加一位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蘇副局長和一位省社科院的錢研究員,六人圍坐一圈。
張林拿起桌上打印好的案例材料,眉頭微蹙:
“騰飛機械……這項目我知道點情況,當年動靜不小。沒想到遺留問題拖到現在。”
“這種骨頭最難啃!”
李國濤搶過一份材料,快速掃了幾眼,嚷嚷道:
“農民要價太高!企業覺得前期投入已經很大,再補太多就不劃算了!政府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我看就該硬氣點!按政策上限補償,不同意就強制執行!拖下去更麻煩!”
“強制執行?”
省社科院的錢研究員立刻搖頭,語氣嚴肅:
“不行!這不是激化矛盾嗎?而且,案例里說得很清楚,當時征地程序本身就有瑕疵!村民手里握著證據呢!硬來只會讓省里工作組被動!”
“那你說怎么辦?”
李國濤瞪著眼。
“企業也是真金白銀投進去的,幾億的設備都在那擺著呢!總不能把人家趕走吧?”
“沒人說要趕走企業!”
錢研究員提高音量。
“但必須正視歷史問題!當時為了盡快引進項目,壓縮了征地時間,很多程序走得快而不規范,甚至存在口頭承諾沒落實!這是政府失信在先!”
他指著材料上的關鍵點:
“現在協調,首先要承認錯誤!然后才是解決方案!我建議,在現行政策補償標準基礎上,上浮一定比例,作為對歷史問題的彌補!同時,由政府牽頭,給失地農民提供更多元的就業安置和技能培訓,解決后顧之憂!”
“上浮?”
李國濤嗤之以鼻。
“說得輕巧!錢從哪來?縣財政本來就窮得叮當響!讓省里掏?省里憑什么給你擦屁股?讓企業掏?企業現在也是一肚子火!”
“好了好了!”
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副局長蘇緣出來打圓場,他分管后勤保障,身上帶著一股“和事佬”氣質。
“兩位說得都有道理。我看啊,當務之急是安撫情緒,把場面穩住。補償呢,稍微提一點,但別太高,給企業透個氣,讓他們也出點血,大家各退一步……”
這種看似“和稀泥”的提議,在基層調解中很常見,但往往治標不治本。
研討室內陷入短暫的沉寂。
蘇副局長的“和稀泥”提議顯然沒能解決問題,反而讓氣氛更加膠著。
錢研究員眉頭緊鎖,顯然不滿這種模糊處理歷史問題的態度。李國濤則一臉“我說了不算,但你們也別想讓我輕易讓步”的執拗。
省紀委的李委員依舊面無表情,只是目光在材料和爭論的幾人之間緩緩移動,如同經驗豐富的獵手在觀察獵物彼此撕咬。
張林微微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點著桌面。
他知道,這是一個展示自己的絕佳機會。
處理復雜矛盾,協調多方利益,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正是一個即將主政一方的市長必須具備的能力。
他需要讓省里的觀察者們看到,他有這個本事!
而鄭儀……張林眼角的余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坐在對面的支部書記。
鄭儀此刻正低著頭,專注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著什么,神情平靜,絲毫沒有要參與討論或掌控局面的跡象。
這個年輕人,又在打什么主意?
上次研討,他可是展現出了相當出色的控場能力。
難道是被自己昨天的“暖企惠民”論和明州成績鎮住了?還是……在示弱?觀察?
鄭儀的目光始終停留在筆記本上,他的姿態很放松,微微低著頭,顯得對眼前的爭論不太在意。
但實際上,他的耳朵一刻也沒有放過場內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語調變化。
他心里很清楚,這次案例分析,本質上是一次“模擬考場”,考察的是學員們在處理復雜矛盾時的思維方式、協調能力和政策水平。
但他鄭儀,作為支部書記,已經在前一天的研討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控場能力和“中立”立場。
沒必要再在這次案例分析中出風頭。
尤其是在張林這位明州常務副市長面前,他現在正處于“臨危受命”的關鍵時刻,必然急于在這次”模擬考場”中展現出自己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更何況,這次案例分析的主題——“招商引資與土地征收矛盾”,恰恰是張林最熟悉的領域。
明州這些年引進的大項目、處理的征地糾紛,只怕比這個案例復雜十倍不止。
在這種情況下,鄭儀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主導權讓給張林。
讓張林作為小組代表去和其他組的孫老、劉建華他們正面交手。
而他鄭儀,只需要在一旁靜靜觀察。
觀察張林的處理方式、思維方式;
觀察他對農民訴求的真實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