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
“那宋娘子先忙,我先走了,走了。”
說罷,趙福田告辭,出門往家走。
一路上因為有些興奮,險些被路上的坑洼絆了腳。
待回到家里頭后,咧著扯到耳朵根的嘴角直笑,更是扯了嗓子道,“娘,娘,宋娘子還要麥秸稈辮子呢!”
“要多少?”
“這回要十卷呢,讓明兒個一早就送過去!”趙福田高興地笑出了鵝叫聲。
“這夏娘子每日都要買這麥秸稈辮子,一天就能讓咱們賺上二三十文呢。”
韓氏也是笑得眉眼都不見,“好事,好事!”
“再好的事也該低聲一些。”陳氏皺著眉頭提醒,“老話說了,悶聲賺錢財,話多必壞事,既然賺了銀錢,就把嘴巴閉緊,別有事沒事的提,在外頭也千萬別多說話。”
“不然讓別人知道了,成了紅眼的兔子,上趕著把這生意給拱了,后悔都來不及,明白不?”
這話,頓時讓趙福田和韓氏的笑都僵在了臉上。
娘說的對。
這麥秸稈辮子,他們家能編,外頭人也能編。
麥秸稈滿地都是,收上來堆得滿院子都是,沒有本錢可說,無外乎就是費些力氣的事兒。
而莊戶人,有的是力氣,最不怕費的,也是力氣。
只要旁人肯把賣價給得再低一些,那宋娘子自然也就沒有非得買他們家東西的道理。
悶聲賺銀錢,才是最重要的。
在思索了片刻后,夫妻兩個人用力地點了點頭,“娘說的對,聽娘的,對外不說,絕對不說。”
“這就是了。”陳氏也點了點頭,“明兒個去送貨時,記得摘些菜園子里頭的黃瓜,豆角啥的,一并拿了過去,不值個什么錢,但是個禮節,宋娘子多少也能記掛咱這個情。”
做生意這種事,一是利益得失,二是人情。
許多時候,后者甚至能蓋過前者。
所以,人情一定要做到位。
“嗯,聽娘的,我到時候去摘水靈鮮嫩的。”
韓氏慌忙應聲,趙福田也跟著附和。
陳氏見狀,笑了起來。
自己這個兒子和兒媳婦,是老實憨厚不懂世故的,但勝在老實聽話,也算是讓人省心。
慢慢教吧。
這邊,油鍋里的鵪鶉馉饳已是陸續出了鍋。
控油,晾涼,端上桌。
頭一個照例是給了宋晴薇。
“姑娘嘗嘗咸淡,也看一看跟姑娘在書上看到的鵪鶉馉饳滋味是否一樣?”
桂媽媽十分期盼地看向宋晴薇。
宋晴薇也不用筷子,只直接用手拿了胖胖的馉饳往口中送。
酥香的表皮在牙齒的用力咬合下發出細微的“咔嚓”聲,讓原本就又酥又香的表皮變得更加香濃可口,而內里肉餡包裹的濃郁湯汁,在表皮破裂的一瞬間,順著牙齒淌到舌尖,再由舌尖淌入口中,潤澤喉頭……
一個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