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呼呼(求票)
抄書的間隙,宋晴薇則是沒忘提醒桂媽媽和白芷做些帽檐和尺寸都寬大些許的男款,以及帽檐上沒有任何扎花花樣的基礎款。
夏日就這么幾個月,款式多一些,老少男女皆宜,目標客戶群體變大,生意自然也就能做得更大一些。
而沒有扎花花樣的基礎款,則是可供那些節儉或者不喜花樣之人來購買。
桂媽媽和白芷覺得宋晴薇說得十分有道理,在做男款和沒有花樣基礎款之時,布條和包邊的布料顏色選擇也盡量選與之搭配合宜的,真正做到內外一致,相得益彰。
如此忙碌了半日和半個晚上,六卷麥秸稈辮子做了十二頂帽子,剩下的接頭,桂媽媽則是做了一個小小的,適合小姑娘戴的帽子,上頭扎了兩個配色和樣式相對簡單的蝴蝶,大方別致,預備著看到時候會不會遇到疼愛女兒的婦人或者男子,也一并賣了出去。
總之,物盡其用,絕不浪費。
忙碌到半夜,待
氣呼呼(求票)
這攤位跟前的人多,成交量自然也就高了上去。
生意,比頭一回來賣帽子時更紅火了幾分。
眼看著帽子一頂一頂的賣,銅錢一把一把的收,錢袋子變得鼓鼓囊囊,宋晴薇三人臉上的笑意漸濃。
尤其是桂媽媽和白芷,嘴角幾乎咧到了耳朵根去,干勁兒也是越發上來,使盡渾身解數地去招呼客人。
只是這正忙碌著,白芷突然驚呼,“張娘子?”
被稱為張娘子的是一個年歲跟宋晴薇差不多,名為張雪蘭的小娘子,在發覺被白芷認出來之后,眼珠子骨碌轉了一圈,掩下眼底的慌張,換做了滿臉的莫名其妙,伸手指了指自己,“你認得我?”
“你就是張記鋪子家的姑娘嘛,自然認得。”白芷道,“我先前還去你家鋪子賣過荷包呢。”
“原來如此。”張雪蘭咧嘴笑了起來,“我家鋪子賣布匹、成衣還有一些小物件,平日是曾從一些做繡活的人手中收過許多物件,原來你也去我家賣過荷包,還真是湊巧的很。”
“既然都是熟人了,那這帽子給我算便宜一些如何,我也不往低了講價,給我便宜五文錢,算二十五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