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有方
晨光穿透懸壺居的雕花窗欞,在醫館大堂的青磚地上灑下斑駁光影。蘇璃月手持竹制戒尺,在排列整齊的藥柜間緩步而行,十七名弟子屏息跟在身后,目光緊隨著她指尖輕點的方向。“這味深褐色的根莖,是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旁邊黑亮如漆的,則是熟地黃,看似相近,功效卻大有不同。”她忽然轉身,“阿竹,若患者陰虛血少,你當如何配伍?”
被點到名的少年慌忙翻看病歷冊,額角沁出細汗:“用用制首烏搭配熟地黃,再加當歸和白芍。”蘇璃月卻輕輕搖頭,從藥匣中取出幾味藥材攤在案上:“陰虛血少者,虛火易旺,制首烏性溫,反而會助火生熱。當以熟地黃配伍知母、黃柏,滋陰降火方為正解。”她一邊說,一邊將藥材研磨成粉,現場演示如何通過氣味與觸感辨別藥材優劣,弟子們紛紛掏出羊皮紙,沙沙記錄要點。
午后的課堂設在溪邊的草廬,蘇璃月將一具經絡銅人搬到中央。“今日講針灸的‘得氣’之法。”她示意盲眼少年阿明上前,“阿明,你來為銅人施針。”少年深吸一口氣,指尖如蝶翼般掠過銅人穴位,銀針準確刺入足三里。蘇璃月握住他的手,引導著針尖微微轉動:“感受到阻力變化了嗎?這就是‘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此時需放緩手法,讓氣徐徐注入。”其他弟子圍攏過來,蘇璃月突然話鋒一轉:“阿桃,若患者體質虛弱,得氣后該如何處理?”
扎著雙髻的少女愣了一下,隨即答道:“應輕捻慢提,補法施針!”“錯。”蘇璃月取出艾絨,點燃后懸在穴位上方,“虛者氣弱,施針易傷正氣,應以溫和灸法為主。記住,醫術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當暮色漫上山頭,蘇璃月將弟子們召集到藥圃。她指著新栽種的曼陀羅花,神色突然變得嚴肅:“此花劇毒,卻也是鎮痛麻醉的良藥。但用之不慎,便是殺人兇器。”她舉起一枚用曼陀羅制成的藥丸,“你們可知,百年前有醫者為求速效,過量使用此藥,導致患者昏迷不醒,最終丟了性命。”弟子們聽得面色發白,阿虎小聲問道:“那我們還能學用毒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