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學。”蘇璃月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正如刀劍無罪,有罪的是握刀之人。明日起,你們每人需抄寫《大醫精誠》百遍,不僅要寫在紙上,更要刻在心里。”她望向遠處懸壺居的燈火,“行醫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個藥方、一根銀針,都關乎生死。”
此后數月,懸壺居的夜晚總是燈火通明。蘇璃月獨創“夜診輪值制”,讓弟子們在真實病例中積累經驗。某個暴雨傾盆的深夜,一名農婦因難產陷入昏迷,值班的阿明雖看不見,卻憑借蘇璃月傳授的觸診手法,準確判斷出胎位不正。他一邊指揮同伴熬煮催產湯藥,一邊用銀針刺激合谷、三陰交等穴位,最終助產婦平安分娩。當黎明的曙光染紅天際,精疲力竭的少年跪在產婦床前痛哭:“先生說過,醫者手中握著兩條命,今日我終于懂了!”
在傳授醫術的同時,蘇璃月更注重德行的培養。她帶著弟子們開墾荒地,將收獲的藥材免費分發給窮苦百姓;教導他們如何與患者溝通,面對質疑時保持耐心;甚至親自示范,為付不起診金的老人洗衣做飯。“醫者的仁心,不僅體現在藥箱里,更在舉手投足間。”她常這樣說。
半年后的醫術考核,朝廷派來的太醫令也慕名觀禮。弟子們各展所長:阿桃現場辨別出三十種易混淆的藥材,連細微的蟲蛀痕跡都能指出;阿虎面對模擬的瘟疫病患,迅速制定出隔離、診治、防疫的整套方案;阿明蒙眼施針,精準度令太醫令都驚嘆不已。當考核結束,蘇璃月將刻有醫仙谷徽記的玉牌授予每位弟子,語重心長道:“這不是榮耀,而是責任。從今往后,你們便是行走的懸壺居,走到哪里,便將希望帶到哪里。”
目送弟子們背著藥箱踏上各自的征程,蘇璃月靠在墨寒淵肩頭。山風掠過藥田,送來陣陣清香,遠處傳來孩童們傳唱的歌謠:“醫仙娘娘妙手春,懸壺濟世暖人心。銀針草藥除病痛,仁心仁德傳古今。”墨寒淵握緊她的手:“你看,這些孩子真的長成了。”蘇璃月望著天邊的晚霞,眼中滿是欣慰:“這只是開始,我要讓天下每個角落,都有懸壺濟世的身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