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治李四?”
劉村的劉宅里,劉婆子臉上余恨未消。
“沒借口,怎么整?三天后你跟著我去關家,只要那李四在村里,就把他抓起來,辦他個持刃行兇!鳳田村那些土桿子也無話可說,等進了班房,他是死是活,不過是我一句話的事。”
賴一品悠悠說著。
劉婆子皺眉:“那……那萬一他要是不在,或者是沒揣刀子呢?”
賴一品看傻子似地看了她一眼:“那李四對關二丫頭那么在意,怎么可能不在?至于什么刀子,他沒揣,隨便找把刀子塞他身上!縣里的楊典史不聽我的,難道還聽他一個草頭小民的?”
他一臉篤定:“我還給蕭把總遞了話,不想在,他也得在!”
劉婆子一臉諂笑:“還是賴大少歷練深,啥事都滴水不漏!”
出了劉家,賴一品微微皺眉。
“李四問那話是什么意思?難道他會知道那事?不可能……去年不管是縣衙,還是大哥他們,都在著意掩著,他一個圈在這方圓百里地的窮漢怎么可能知道?算了,傻子的心思可不能去揣摸。關二丫頭那張小臉,嘖嘖,就跟玉瓷似的,養上幾年,那還不是個大美人……”
接著他將這點煩惱一甩了之,腦子里轉起了齷齪的漩渦。
“康熙五十年,去年……唔,沒錯,我隱約記得縣衙外貼過告示,滿篇都是什么皇恩浩蕩,尾巴下隱約有什么輪免的小字。貼得又高,那羅師爺又寫得繚亂,沒誰仔細看,我也只掃了一眼。”
鳳田村西面十七八里地是一個渡口,順帶也成了這方圓百里內的一個墟市,來來往往人流頻繁,金山汛的綠營還在這個叫西牛渡的地方設了五名塘兵1。
墟市附近有一座簡陋的書院,這就是李肆曾經讀書的私塾,在這他見到了昔日的塾師段宏時段老秀才。六十多歲的老秀才貌不出眾,干瘦矮小,隱隱貼著“猥瑣”二字,可這老頭的名頭卻不小。據說每位知縣到任,拜訪當地鄉紳名流的名單上都有他,只是老秀才淡薄名利,始終避之不見,也連辭了好幾次縣學的訓導(教諭助手)。
李肆前身資質魯鈍,不怎么入段老秀才的眼,這會過來拜訪,問到了事情,段老秀才嘖嘖品著茶,懶懶應著,話語里那點拒人的疏離再也明顯不過。
“請問老師,府縣老爺罔負上諭,欺昧恩蠲,會是個什么罪名?”
李肆也不理會老頭的淡漠,徑直問下去。
“只以部議的話,論公罪,最輕永不敘用,論私罪,最輕發遣2。”
英德也是產茶之鄉,老秀才的心思還在茶水上,隨口回著李肆的問題,只想著趕緊把這個昔日的窮苦學生打發走。
李肆向老秀才行禮道別,他來找老秀才,就是確認這事,現在目的已經達到。
老秀才淡淡頷首,摩挲著紫砂壺,又是一小口茶抿入嘴里,忽然嗯了一聲,茶水差點從鼻孔里噴了出來,他咔嗒一聲將茶壺頓在桌子上,人也站了起來。
“站住!”
別看人老,這一聲吼,中氣十足。
“李四,你要做什么?”
老秀才眼神清亮,似乎能穿透人心,李肆轉身,并沒被他這蘊著什么“浩然正氣”的威勢壓倒,只淡淡和他對視。
李肆是在權衡著利弊,回憶著老秀才過去的行,李肆覺得,自己這老師應該跟鐘老爺等人不是一條道上的,或許有利用的價值,索性也就賭了。從懷里掏出一張紙,在老秀才眼前展開,老秀才的眼睛越瞪越大,最后狠狠抽了一口涼氣。
“李四,你辭學之后,就一直在鳳田村呆著,如何能知此事?我記得縣里也就一些讀書人,還有鄉紳老爺們知道,可大家也都只是心里有數,并未向外流傳。”
縱然是之前的老師,李肆這會嘴角也忍不住抹上一絲鄙夷。
“老師,官紳不傳,讀書人也不傳,不等于春風不傳,縱然我在礦洞田頭上,如此浩蕩仁厚的皇恩,也能感受得到。”
老秀才嗯咳一聲,很是有些尷尬,李肆話里的譏諷再也明顯不過。
“此事復雜,就算傳給了你們,你們也未必能從中受益。”
他指了指那張紙,神色凝重。
“倒是這單子……經手的里排和書辦,未免太過膽大,真要起了風波,光他們自己可是兜不住的。”
李肆冷哼:“老師,不是他們逼我,我也不會行此險招。”
將賴一品逼積欠的事情一說,老秀才瞇起了眼睛,連連點頭:“這的確是自尋死路……”
然后他溫聲問道:“如果你只想免了皇糧,這事我可以說合。”
李肆搖頭:“老師,今次只讓掐在我脖子上的手松開,后面它再掐回來,我可就沒丁點反抗之力,不奢望斷掉整只手……”
李肆指著那張紙上的一個名字,鄭重看住老秀才。
“但斷掉一根手指,卻是必須的。”
老秀才呆了好一陣,嘆聲道:“李四,你讀書不行,做事卻很有章法,早將這心思用在讀書上,又何至于有這難事?”
雖然老秀才站在自己這一邊,可這話李肆卻不愛聽:“滿天下讀書人,張口好大道理,卻還要草民等面對如此咄咄怪事,這讀的到底是什么書?讀來又有何用!?”
老秀才的表情怪異了,像是感慨,又像是追憶什么,憋了好半天,他忽然揚起脖子,哈哈地大笑出聲。
“沒錯沒錯!讀的是什么書?讀來又有何用!?”
笑了好一陣,他才喘回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