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他們殺了!以定軍心!”
蕭建讓親兵處決兩個逃兵,軍心才稍微安定。
不過軍心穩定只是臨時,很快李廣和他的騎兵就殺到了面前。
李廣驅趕著潰兵沖擊蕭建等還沒有潰敗的部隊,然后自己在后方縱兵砍殺。
蕭建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部分兵馬被后方潰散的士兵沖垮,李廣長驅直入!
迷路的李廣惱羞成怒,大發神威!
他知道如果可以擊潰眼前這支大軍,那么至少可以功過相抵,不至于被楚天責罰。
“國相大人,敵騎兇猛,速退!”
蕭建的親兵見李廣銳不可當,于是強行架著蕭建離開。
蕭建算是一個文官,實際上帶兵打仗和武力都不行,他也被李廣的兇殘嚇愣,不敢繼續再戰,于是順著親兵的臺階下。
李廣已經鑿穿了他的后軍,大多數士兵崩潰,蕭建和他的親兵夾雜在潰兵之中逃亡。
蕭建和他的親兵所穿著的盔甲與其他士兵相比較為華麗,李廣很快就發現對方可能是將領,于是帶著騎兵殺向蕭建等人。
“滾開!”
李廣一心立功,虎軀一震,擋在他面前的逃兵被他斬于刀下!
逃!
蕭建和一眾親兵心里只有一個念頭。
“國相大人快上馬!”
親兵催促蕭建騎乘戰馬離開。
蕭建在親兵的幫助下爬到馬背上,卻被到處都是的潰兵擁堵。
親兵護著蕭建擠開人群。
后方的李廣卻無所顧忌,直接殺出一條血路,莒縣士兵橫尸遍野。
李廣已經逼近蕭建!
幾十個親兵拔出鐵劍,試圖攔截李廣。
斗大的首級落地,鮮血染紅白雪,揚起的馬蹄踐踏尸首!
李廣和他的騎兵斬殺數十親兵,在萬軍中追殺蕭建,除了為蕭建賣命的親兵以外,無人敢上前阻攔!
蕭建緊張地看向后方,發現對方一員虎背熊腰的大將緊追不舍,已經距離他不到二十米!
李廣身高一米八有余,雙臂粗長,再加上盔甲,與常人相比顯得神武非凡。
尤其和身為文官的蕭建比,李廣堪比戰神。
兩個人的距離在快速拉近,這個時候楚天賞賜給李廣的上等突厥戰馬就起到了作用。
鉆石級的突厥戰馬在亂軍中疾馳如飛,再加上目前武力95,堪比萬人敵的李廣,倒霉的飛將軍終于大放異彩,連殺十幾個士兵,神擋殺神,迫近蕭建!
“喝!”
李廣大喝一聲,追上蕭建,將他視為武將,全力以赴砍出一刀!
蕭建用鐵劍抵擋。
環首刀斬下,軟弱無力的鐵劍被擊飛,蕭建中刀,頭顱滾落在地上。
“弱不禁風!”
李廣有些意外,沒想到對方的主將甚至不是他的一合之敵。
李廣瞥見落在地上的長劍品質似乎不錯,于是將其挑起,作為獻給主公的戰利品,同時證明他斬殺了敵方大將。
他還不知道自己斬殺的是什么人物。
蕭建名義上是瑯琊國國相,相當于郡太守,在徐州僅次于刺史。
結果就這么慘死在迷路的李廣刀下。
一個文人遇到95武力的飛將軍,來不及求饒就被殺了。
蕭建一死,剩下的兵馬一哄而散,李廣活捉了大概三百俘虜。
不是捉不到更多的俘虜,而是李廣的騎兵人數不多,也沒有精力追殺逃兵。
膽戰心驚的俘虜被帶到李廣面前。眼前這個猛人可是在萬軍之中斬殺了瑯琊國相。
雖說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是在蕭建的部隊已經潰敗的前提下,但仍然令眾人畏懼。
李廣直接拷問俘虜,終于得知自己的位置,卻是遠離了凌城,靠近沂河。
“吳三桂的大軍距離此地有多遠?”
“大概四十里。”
“帶上蕭建的旗幟,我們去偷襲吳三桂!”
李廣當機立斷。
擊敗蕭建的李廣一掃之前的陰霾,想要再次立功。
吳三桂還不知道蕭建被擊敗,只要速度夠快,就可以在吳三桂得知這個消息之前擊敗吳三桂!
李廣打著蕭建的旗號,用俘虜當向導,快馬加鞭。
花木蘭在占領凌城以后,故意放走部分吳三桂的騎兵,將凌城失守的消息帶到吳三桂的大營,引起吳三桂大軍的恐慌。
“對面的營地似乎產生了騷亂……應該是花木蘭將軍的奇襲已經奏效。”
房玄齡登高眺望吳三桂的大營,做出了判斷。
據點被偷襲,這一突發事件足以軍心動搖。
“想必周亞夫已經做好準備,令他出擊。”
楚天這邊并非沒有動靜。
在花木蘭奇襲凌城時,他令周亞夫連夜到沂河上游鋪設浮橋,浮橋一夜而成!
下游泰山賊搭設的浮橋一開始的目的只是用來吸引吳三桂的注意力,而周亞夫已經連夜渡河做好了戰斗的準備。
泰山賊搭設的浮橋也并非完全無用,距對岸僅僅只有一百米。
“一旦周亞夫發起攻擊,對方軍心動搖,則令尹禮不惜代價完成這段浮橋,我們與周亞夫進行夾擊!”
楚天派遣騎兵前去通知各個將領。
吳三桂得知凌城被占領,心生怯意。
打仗需要糧食,他的糧食都在凌城,沒有糧食,連肚子都填不飽,沒有人會愿意為你賣命。
“只能撤退到莒城,請求蕭建收留。”
吳三桂打定主意以后,準備留沒有利用價值的泰山賊殿后,而后率領精銳士兵撤退。
河流上游突然喊殺聲四起,駐扎在北部的昌豨舊部遭到周亞夫的細柳營攻擊,紛紛潰敗!
“敵人從上游渡河!立即撤退!保護主公離開!”
吳三桂想不到周亞夫一夜間便架設好浮橋,而且大軍渡河,只能挾持齊小白離開。
一隊精兵保護吳三桂落荒而逃。
吳三桂舍不得殺齊小白,還要利用他玩家的身份得到七級騎兵營圖紙。
“渡河!”
吳三桂放棄防守河對岸,尹禮立即搶修下游還沒有完工的浮橋,想要在楚天面前立功。
他監督建造的浮橋本來就處于即將完工的狀態,對面守軍潰逃,輕易便修完了浮橋。
周亞夫派臧霸和孫觀充當先鋒,昌豨舊部看到臧霸和孫觀,望風而降。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