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懷謹沒求王祭酒關照程卿。
他甚至沒提國子監里有人要針對程卿,只是王祭酒說起程卿考中解元時,孟懷謹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解元恐非我這個師弟的終點,我們在南儀書院同窗時,夫子們都說程師弟比我資質好。”
嗯?
王祭酒當時眼神就變了,嘴里說著孟懷謹太謙虛,卻忍不住和程卿多聊了幾句。
問清楚程卿是承平六年才開始專心攻讀四書五經后,王祭酒臉上的老褶子就不受他本人控制,爭先恐后朝著程卿綻放。
承平六年始習圣人之,承平九年就中了舉,成為一省解元。
孟懷謹還真不是謙虛過頭,這個程卿的資質,不說在孟懷謹之上吧,至少也不遜色于孟懷謹。
那孟懷謹是什么資質呢?
是狀元的資質!
除了會試,凡是孟懷謹參加過的科舉考試,他都是頭名。
只差一點點,大魏就要出一個‘連中六元’的科考祥瑞,據說皇上在金鑾殿上欽點孟懷謹為狀元后,得知孟懷謹從縣試到鄉試都是頭名,唯獨會試失了魁首,還命人將孟懷謹會試的答卷送到御前親自觀閱。
看完之后皇上更是遺憾,說孟懷謹可堪為‘會元’。
可堪為會元,卻偏偏沒當上會元,皇上心里也遺憾。
會試早已放榜,縱是天子也不好再下旨把‘會元’的頭銜硬生生安在孟懷謹頭上。
可惜了連中六元的吉兆。
有這樣一個吉兆,不正說明大魏是太平盛世,文華耀世么,會試的主考官竟如此沒有眼光!
主持孟懷謹會試那科的主考官,因此有大半年時間都不受皇上待見,同樣的奏本,皇上一定要挑出點毛病來。
如果程卿的資質和孟懷謹一樣,王祭酒都不盼她能超過孟懷謹的成就‘連中六元’了,但在明年拿下個狀元,是不是有希望?
說來也無語,國子監除了蔭監和例監,通過貢監和舉監兩個途徑進入國子監的監生們還是有真才學的,國子監管理也嚴格,按照太祖年間頒布的國子監《學規》,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放兩天假,其余二十多天都有老師講課,講完再讓學生背誦,背完了老師再復講,如此反復進行,學生的經義基礎本該十分扎實才對——王祭酒就覺得很邪門了,管理這么嚴格,從大魏建朝一百多年至今,國子監里走出過名臣,卻沒出過一個科考狀元!
對此,有人戲稱是國子監詛咒,王祭酒只能“呵呵”干笑。
或許,這一百多年來,不是國子監的監生們被誰詛咒了,而是缺了狀元的苗子?
程卿眼下就是王祭酒眼中的狀元苗子,因而王祭酒陪著她進了教舍,一路對她和顏悅色,臉上的老褶子一條條舒展開,無不表達出王祭酒的喜悅。
“國子監的監生按各自學識水平,會被分為三等。第三等是剛修完四書的,可進入正義堂、崇志堂和廣業堂學習;經過一年半后,學業有成通過考核的可以升入修道堂和誠心堂,這是第二等;再過一年半,經史都兼通,考核俱優者則升入率性堂,此為第一等監生,進入率性堂的監生,一年內能拿到八分就準許從國子監畢業,優秀者會被舉薦到六部和各衙門。”
王祭酒簡單講了國子監的考核制度和標準。
是不是國子監的優秀畢業監生,不正由祭酒說了算么。
國子監是一條出仕的路子,還不用經過科考,而是推薦入仕,所以勛貴和高官要把自家子弟往國子監里送,相比科考,入讀國子監,經由國子監推薦入仕顯然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