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是狀元,董勁秋是探花。
崔彥站在殿外越發口干舌燥。
老天爺保佑啊,千萬別淪落到第三甲……媽的,就是真成了三甲同進士,拼了命也要考上翰林院庶吉士,外放是不可能外放的,只能在京城茍著,才能叫崔鵬忌憚!
老天爺也不知有沒有聽到崔彥的禱告,一甲前三名唱名進入皇極殿后,又繼續念了二甲和三甲的前幾名。
崔彥和周恒都沒聽到自己的名字,不知自己是在二甲還是三甲。
倒是程珪,排在二甲第七名,被念到了名字,令崔彥和周恒羨慕,又叫皇極殿內的程知緒稍感欣慰。
程珪的名字很靠前,考翰林院庶吉士很有競爭力。
現在大魏官場的潛規則是“非翰林不入閣”,殿試后不到翰林院鍍一層光,將來仕途就有上限。
金鑾殿唱名后,程卿代表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叩謝皇恩。
皇帝受了叩拜之禮,才起身離開了皇極殿。
高首輔將黃榜放在云盤上,交給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捧著黃榜在前領路,程卿和眾進士緊跟其后,一路上鼓樂相奏,文武百官和王公大臣反跟在新科進士后面。
這個隊伍,要一路從皇極殿走到長安左門,寫著殿試三甲名次的黃榜,會張貼在長安左門的宮墻上懸掛三日。
程卿這個狀元要帶著新科進士們去看榜。
從皇極殿到長安左門,程卿要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最終才到達目的地。
長安左門位于大明門內東北角,與在大明門內西北角的長安右門一起,是皇城通向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立有一石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八個大字。
無論官居幾品,爵位多高,到了這地方也要下轎下馬,剩下的一段路只能靠兩條腿走著進宮。
每三年就有狀元領著新科進士們到長安左門看黃榜,讀書人一旦中進士,便如“鯉魚跳龍”,不管過去有多么貧微,金榜題名后都是官場新貴,所以長安左門又被人戲稱為“龍門”。
榜上有名,可不就是魚躍龍門嘛!
新科進士們都很風光,最風光卻屬于一甲前三名。
從宮里出來,出午門時,只有程卿、譚京崖和董勁秋這一甲前三名有資格走午門最中間的門洞。
這是皇帝出入的必經地。
冊封皇后,皇后初入宮時能走一次。
其余王公大臣,達官顯要都沒資格走,包括東宮儲君!
程卿心里本沒有那么多君君臣臣的束縛,可能是氣氛的烘托,讓她從午門正門洞走出時,心里也涌起了激動和異樣。
這地方別人不能走,唯有她和榜眼、探花能走,可不就是殊榮嗎?
程卿果然也是大俗人一個,這種特殊的待遇,再多一點她也是能承受的!
程卿以前總覺得探花是最風光的,許多影視文學作品的男主就是探花,長得不好看還點不了探花呢,倒是狀元和榜眼相比起來沒那么顯眼。
等真正身臨其境了,她才發現自己想錯了。
最帥的是不是探花不好說,最風光的肯定是狀元!
因為她帶著三百多名新科進士走到長安左門,禮部尚書命人張貼黃榜,程卿還接受了一位老熟人的熱情招呼——順天府尹梁啟年大人,親自給程卿身上披紅綢,并在程卿頭上插花,還牽了一匹毛發漂亮的高頭大馬過來。
這是御賜的馬,程卿一會兒就要騎著御馬從長安左門回家,沿途還要接受圍觀百姓們的恭賀。
狀元游街的盛況,不是親身經歷,筆墨描述都不能真實還原。
黃榜貼好了,新科進士們很著急,被唱名的只有少數人,大部分新科進士還不知自己究竟在二甲還是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