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在織坊里呆了兩個時辰,感受了一下織坊給女工們準備的“工作餐”。
面條都是白面,勁道的手搟面條煮熟了拿大海碗裝,鹵子有好幾種,咸甜鮮辣口味的都有,每種鹵子里都有肉,不限制女工們吃幾碗面條,隨吃隨取,唯一要求是不能浪費。
一碗面條,澆上一大勺鹵子,再澆上燉肉的肉湯,進織坊比較久的女工們已經習慣了,自取自食,非常輕車就熟。
那些新進來的女工們則比較忐忑。
吃的太好了啊!
誰家天天能吃白面,在鄉下絕對是大戶。
至于天天吃肉的,她們也沒見過。
雖然不是敞開肚皮吃肉,但每天都會嘗到肉味兒,這種待遇在家里也是沒有的。
程卿嘗了下面條,覺得味道還行,主要是份量扎實,碳水和脂肪都是現代健身人士們不愿意多碰的東西,但在這里,充足的碳水和脂肪才能支撐著女工們完成每天的工作。
“以后就照這樣子來,花在女工們身上的錢都能分攤進成本中,女工們身體好,才能為織坊創造更多利潤。”
做生意不是搞慈善。
或者說不能單純只搞慈善。
何婉的織坊若是不能賺錢,這些現在被何婉收留的女工們會再次沒有依靠。
只有織坊長長久久的存在,何婉才能幫助更多人。
一車車原料,被運進織坊。
僅靠邵大戶的供應是不夠的,現在秦安縣附近的州縣都有人把原料賣到這里,能供應上織坊的需求——盛夏本就不是羊毛紡織品熱銷之時,織坊現在生產出來的產品,要等到西北入秋后才好賣。
何婉帶程卿去看成品,精美的羊毛毯子,掛起來晾著,一張毯就是一幅畫,工藝精湛,每張毯子都價值不菲。
沒有異味,摸上去不扎手,別說秦安縣,便是戰亂之前的蘭州城,這樣的羊毛毯都是精品,是供給有錢客人的。
那羊毛織品,就不能賣給普通人嗎?
當然能!
不需要這么精美的圖案,程卿早在何婉要開織坊時,就給她提過建議,要生產生活消耗品。
一張羊毛毯子,用好幾年可能都不壞。
但一雙羊毛襪,要是整天都穿腳上,很快就壞了,壞了就會買新的,這就叫消耗品。
還有羊毛手套。
現在西北的戰火還沒停,毛襪和手套都是有用的軍需品。
冬季作戰,士兵的腳趾和手指能不被凍傷,戰斗力都會提高不少!
程卿肯定不能把這些東西賣給北齊人,那叫資敵。
毛毯能賣給北齊人,北齊貴族不缺錢,好東西則要留給自己人。程卿說了一下做法,襪子和手套都是極簡單的,就算之前不會,知道做法后多試幾次也能織出來。
“婉娘,你帶著女工們一起研究下,先做出一批樣品來,我去找買家,如果這筆生意能敲定,你們織坊這一兩年都不用愁了。”
這倒和何婉預想的不太一樣。
何婉想的是技術流,靠精湛的工藝提升現有的市場,產品少而精。
程卿說的卻是靠“走量”取勝,銷量多,需要的生產力多,養活的女工多,原料需求大,自然更能拉動經濟。
“其實不影響,針對的客人不同,一個高端,一個中低端,讓你做襪子、手套也不僅是賺銀子,你這織坊好好經營,作用大著呢!”
何婉要細問,程卿又不肯說了,賣起了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