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帝的意外出手,把所有人都給嚇住了。
不過,二皇子的的確確有錯,被天元帝懲罰甚至是下令自盡,對眾人來說,雖然不可置信,但卻也不是甚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但是——
最讓眾人疑惑的事情是,為什么天元帝在處置了二皇子之后,還張口處置了皇后和十二皇子。
瞧,堂堂皇后,哪怕是身子真的柔弱至此,在清寧宮里好好休養便罷了,可是,為何要遷居明水殿呢?
明水殿顧名思義,四周都是誰,所謂的殿,其實就是一個湖中島。漂亮是漂亮,精致是精湛。然而四周都是水的小島,就注定了出入不便;且四周都是水,島上就難免寒涼,尤其是冬日里若無專門的宮人鑿冰,那湖上就是一層層的吼冰,這樣的地方,當真適合養病?
再說十二皇子,若天元帝是為了防止這剩下的一個嫡子,覬覦儲位,或當真是要他去為皇后祈福,倒也不奇怪。然而最讓眾人疑惑和不敢去想的卻是天元帝的旨意——“剃度,代兄修行,替其胞兄太子,為皇后祈福。”
剃度,代兄修行,代替太子為皇后祈福。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十二皇子此去福建百佛寺,付出多少,會做多少年的和尚,他這一去,都不是為自己,而是在代替太子祈福。
十二皇子所有的功德,都會落在太子身上。
如此一想,不少皇子俱都低了頭,不敢說話。
原本被太子示意過的九皇子,目光垂地低低的。
其他皇子或許不明白天元帝這樣旨意背后的意義,可是如今才九歲的九皇子,卻一下子明白了。
哪怕皇后親口承認,太子是她的親生子,哪怕二皇子說出的“證據”根本證明不了太子身上有沈家人的血脈,可是,單單憑借太子之前示意他,讓他當著眾人的面,將他插手死士一事的源頭指向十二皇子,九皇子心中就明白,太子必然不是皇后寧氏的血脈。
而這件事情,天元帝知道,太子也知道。
所以,太子才會毫無顧忌的想要讓十二皇子的野心徹底曝露出來,跟他說了那么一句話。
只是后來父皇震怒,下令殺了二皇兄,他這位太子哥哥或許是驚奇,或許是不忍,才壓下了他要將十二皇子的心思曝露出來的想法。
而他們的父皇……
九皇子忍不住微露諷刺,他們的父皇,卻是那樣偏心太子,即便是他甚么都沒有說出口,父皇依舊幫太子處置了皇后和十二皇子,讓太子在皇位上越坐越穩。
九歲的九皇子心底一陣陣生寒。
母妃和外祖一家,一直都說他少年聰慧,母族強大,比起軍權在握的寧家支持的太子還要更加勝任皇儲的位置。九皇子初時懵懂,卻也懷疑自己。等到太子并非嫡子的消息傳來,九皇子才慢慢開始斗志昂揚,真的想要爭一爭皇儲之位。
可是現在……
九皇子腦袋垂地越來越低。他不想爭了。
母妃和外祖夸他少年聰慧,太子只比他更加聰慧;夸他母族強大,太子身后有大長公主府的支持,有寧家,有沈家,還有諸多支持正統的人在;母妃和外祖說太子并非嫡子,不該穩坐儲位。可是,嫡子是甚么?父皇既認了太子是嫡子,皇后半點不敢否認,眾人又拿不出太子不是嫡子的證據,那么,誰來證明,太子不是嫡子?
如此種種之下,九皇子深深地意識到,無論太子身世究竟如何,他,都斗不過太子。
九皇子心中如何做想暫且不提,皇后和十二皇子聽了天元帝的旨意,登時崩潰。
二人之中,竟是十二皇子先反應過來,雙膝跪下,道:“父皇要兒子代替七皇兄去百佛寺為母后祈福,兒子求之不得。但母后身子病弱,明水殿并非養病之處,還請父皇收回成命,讓母后繼續留在清寧宮養病。”
天元帝不語。
十二皇子又看向棠落瑾:“七皇兄,母后的身子是如何不好,旁人不知,七皇兄還不知道么?難道七皇兄,當真要眼睜睜的看著弟弟代替你剃度修行祈福,還要母后去二三十年無人居住的明水殿養病?”
皇后看著為她求情的十二皇子,登時淚眼朦朧。
棠落瑾只面無表情道:“珉兒心系母后,自然是好。只是,父皇英明,為兄相信,父皇下此令,定是深思熟慮,為母后和珉兒著想,無需他人妄議。”
十二皇子臉色一白。
天元帝這才大笑兩聲,道:“還是小七最懂得朕的心。順王安心去罷。你自安心在福建剃度修行,待將來,朕會留下旨意,讓太子接你回來。至于皇后……”他目光微微帶著寒意,看向一旁的皇后,“皇后當初便和朕說過,若是發生今日之事,她便干脆去清靜的明水殿住著好了。朕今日的命令,卻不是懲罰,而是全了皇后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