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薦新也不想做出頭鳥,他甚至連做出頭鳥的資格都沒有,三艘大巡,五艘重巡,十多艘驅逐艦,連給“z艦隊”塞牙縫的資格都沒有。他的任務就是偵察,守住第三特混艦隊的左翼,并且干掉那些趁亂北上的“華盛頓快車”常薦新也不想出風頭,第二特混艦隊還沒有從上次的失敗中恢復過來。讓常薦新鬧心的事情很多,調查那些就不說了,有校長的庇護,內閣派來的調查官員還沒辦法騷擾他們,但第二特混艦隊已經有上百人(大部分都是參謀軍官,戰艦的艦長)接受過單獨調查。這事鬧了二十多天,搞得第二特混艦隊人心惶惶,雞犬不寧,連很多軍官都在置疑,他們在戰場上浴血殺敵,到底是為了什么?
除了調查之外,家里的麻煩事,還有部隊里的麻煩事都讓常薦新這個艦隊參謀長頭痛不已。如果不是雷少卿要去督促航母維修的事情,而他必須要率這些護航戰艦出來執行任務的話,常薦新還真想給校長遞個假條,回去好好休息幾個月。在戰爭年代,軍人就是機器,國家有需要,一聲召喚,軍人就必須要立即武裝起來,走上前線。這就是軍人的用途,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常薦新沒有回避,他也不會回避。
十一點十五分,跑在艦隊最前面的“大寒”號上的雷達現了數個明亮的“閃光點”(目標越大,反射回來的電磁波信號就越強烈,現實在雷達屏幕上的光點就越明亮)接著“閃光點”越來越多,一分鐘后,消息送到了旗艦“高士廉”號(代理旗艦,第二特混艦隊的旗艦是“黃河”號航母)常薦新也是大吃一驚,“z艦隊”竟然出現在了他們的南面。而不是第三特混艦隊的南面!
戰斗警報立即拉向,艦隊迅轉向,這下“大寒”號重巡洋艦由艦變成了尾艦,其上面的雷達仍然在監視著敵艦隊的行動。還好,艦隊轉向很及時,而且美國戰艦上的雷達確實不如唐帝國戰艦上地雷達,探測距離近了很多,美國艦隊還沒有現北面的這支唐帝國的小艦隊呢!
常薦新一面讓艦隊盡快形成縱隊。一面把消息了出去。對付“z艦隊”是第三特混艦隊的差事,第二特混艦隊最多只有趁火打劫的份,現在可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候,保命最要緊!可為了不“丟掉”美國艦隊,常薦新只能讓艦隊保持22節的度,并且把距離盡量控制在2o到25海里之間。按照情報部門提供的消息,美國戰艦上地雷達對巡洋艦一類的戰艦探測距離大概是2o海里(對戰列艦這類大目標可以達到25海里)只要保持在敵艦隊的視線之外,那么就可以確保艦隊的安全。
常薦新忽略了一點,第二特混艦隊里的三艘大型防空巡洋艦的塊頭并不比戰列艦小多少,而且這三艘都是“李靖”級中的改進型號。艦體加長了好幾米。對雷達來說。現目標的距離取決于目標的幾何尺寸,而不是排水量!也就是說,那三艘大型防空巡洋艦反射的雷達信號與戰列艦差不多。很容易被判斷為戰列艦!
與常薦新一樣,金梅爾也很是苦惱。讓他憤怒不已地是,在出之后不久,他就收到了一條命令:等待一支晚了三個小時從塞班島出地襲擊艦隊,然后一起殺向阿納塔漢島。這支襲擊艦隊就是唐軍口中的“華盛頓快車”由一艘輕巡洋艦帶頭,八艘驅逐艦跟隨。而這支艦隊的任務除了去襲擊登6場之外,還要負責為島上地美軍送去一批急需的物資(特別是火炮的備件)無奈之下,金梅爾之能讓艦隊減慢了前進度,而且還在航向上做了調整。這就是“z艦隊”為什么沒有能夠按時出現。而且誤打誤撞的到了第二特混艦隊“懷抱”里的原因。金梅爾也不想這么做,那些“快車”沒有多少戰斗力,他相信的是“z艦隊”的強大炮火,可尼米茲的命令是不能違抗的,他只能按命行事。
十一點三十分,“馬里蘭”號上的雷達屏幕上突然出現了幾個微弱地閃光點。雷達操作員還以為是雷達又出問題了。在上次遭到轟炸之后,雷達就一直沒有完全修好,經常出現這樣哪樣的問題,調試了十多天。都沒有調試好。雷達操作員沒有立即把這一現報告上去,而是找來幾個助手,開始檢查雷達。直到十一點四十分左右,在確定雷達沒有故障,而且那幾個閃光點越來越明亮的時候,雷達操作員這現,那不是故障,那是敵人的戰艦!
接到消息,金梅爾立即就下令艦隊全前進,追上前面23海里處的敵艦隊,他的積極性立即就被調動了起來,如同一頭打了腎上腺素的公牛一樣的雄壯了起來。那可是三艘“主力艦”啊,三艘龐大的主力艦!
此時,金梅爾沒有仔細考慮,唐帝國至少有六艘戰列艦在這一海域活動,為什么只有三艘,而不是六艘?也許,他考慮過了,而且仔細地考慮過了。另外三艘主力艦很有可能就在北面不遠處,只是雷達還沒有現而已。金梅爾的這一推測并沒有錯,當時美軍裝備的是第一代雷達,與唐帝國海軍的第一代雷達一樣,性能落后不說,還極為不可靠(唐帝國的第一代雷達的平均故障時間為2小時,簡直就是一堆廢鐵,根本沒有多少實用價值)金梅爾不可能完全相信雷達的“現”敵人只有三艘戰列艦,八打三,穩操勝券啊!
除了“z艦隊”里的那些巡洋艦,驅逐艦之外,此時已經追上來的“華盛頓快車”也在跟在加,而且度更快。這些戰艦不需要跟隨“z艦隊”行動,也就不需要按照那八艘老爺艦的度(最快24節)前進。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兩支艦隊使用的通信頻道竟然不一樣!“z艦隊”是直接隸屬太平洋戰區指揮的,而“華盛頓快車”實際上就是馬里亞納群島地方艦隊改編過來的。兩支艦隊用的通信頻道完全不一樣。當“z艦隊”開始加的時候,“華盛頓快車”的指揮官還認為金梅爾是要把時間趕回來,按照預定地計劃到達登6場呢,根本就不知道前面還有一支唐帝國的艦隊存在。“華盛頓快車”也立即以最大度前進,不出2o分鐘就過了“z艦隊”當“賓夕法尼亞”號上的通信員拿到“華盛頓快車”的電碼頻率時,已經是五十分鐘之后了,此時“華盛頓快車”已經過了“z艦隊”第二特混艦隊不過17海里而已!可悲的是,“華盛頓快車”里的所有戰艦都沒有雷達,而人眼的夜間目視距離最多不過數海里而已!
見到美國艦隊突然加(此時,“高士廉”號上的雷達也已經開始跟蹤美國艦隊)常薦新也是大吃一驚。雷達操作員也已經通過這些戰艦地信號反射強度判斷其為驅逐艦(美國在二戰初期的輕巡洋艦與唐帝國的驅逐艦排水量很接近,這也是唐帝國不展輕巡洋艦的原因)站在常薦新的位置上,他能做出的判斷就是,美國艦隊已經現了他們,因為其戰列艦的度不夠,所以派遣度更快的驅逐艦上來,進行魚雷攻擊,迫使第二特混艦隊減,然后主力艦殺上來(美國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為17海里)只要追上幾海里。那些巨艦就將開火。第二特混艦隊就在劫難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