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特混艦隊六艘戰列艦地順序上也能看出嚴師琪地意圖。因為存在著兩艘戰列艦的數量差距。而在戰斗打起來之后,戰列艦之間是一對一的戰斗(很古典地戰術,很快就會被群體作戰所取代)嚴師琪將兩艘較弱的戰列艦安排在最前與最后這兩個位置上。就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是一對一的決斗,“廣州”級能夠以壓倒性的優勢干掉任何一艘美國戰列艦。而“尊嚴”號與“狂暴”號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不明顯。打起來的話,最好的結果就是,“尊嚴”號與“狂暴”號各扛兩艘敵艦,四艘“廣州”級戰列艦盡快解決掉自己的對手,然后支援兩艘“尊嚴”級戰列艦,這樣就能改變數量上的差距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現在,由“狂暴”號(也有可能是“尊嚴”號)單獨對付三艘敵艦。結果是很明顯地,“狂暴”號的犧牲為別的戰艦爭取到了時間。
從私人感情上講。嚴師琪這一安排是很殘酷的,可是從當時的情況來講,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這是用質量換數量的唯一辦法。就算換了“廣州”號去扛,也不可能一打三的,任何一艘處于“狂暴”號位置的戰列艦地結局都一樣。“狂暴”號的犧牲實際上是換來了艦體總體實力上的優勢。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在美國艦隊的頭四輪齊射中,“狂暴”號就挨了五枚巨彈,甲炮塔已經失去了戰斗力(裝甲保護了里面的炮手)乙炮塔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艦橋下面還挨了一炮彈,司令艦橋里,包括艦長在內的所有官兵非死即傷。
“狂暴”好頂住了如此猛烈的打擊,而且還在還擊中送給了“內華達”號兩炮彈,其中一摧毀了“內華達”號的c炮塔。可在接下來的三輪炮擊中,“狂暴”號又挨了四炮彈,戰艦右舷上的所有副炮(主要是就12o高射炮)幾乎全部被炸毀。一炮彈打進了戰艦的2號輪機艙,戰艦的動力系統受了重傷,度正在迅降低。
如果“狂暴”號退出戰列線的話,那么下一艘就是“廣州”號,也就是第三特混艦隊的旗艦了。而此時在“廣州”號的對面不但有“賓夕法尼亞”號,而且還有前面的三艘美國戰列艦。也就是說,只要“狂暴”號退出戰斗,那么艦隊旗艦就要遭到四艘敵艦的圍攻!就算“廣州”號再勇猛,也絕不可能承受住四艘敵戰列艦上數十門巨炮的猛轟的!
在這關鍵時刻,“狂暴”號的艦長做出了一個極為重大的決定,一個自我犧牲的決定。按理,“狂暴”號在無法跟上艦隊度的時候,就應該向南撤出戰斗,那就應該左轉。可這艘戰艦沒有左轉,而是右轉,朝著美國艦隊沖了過去。“狂暴”號前面兩座炮塔只有兩門火炮還能開火,而它要面對的是敵人的三艘戰列艦上的數十門巨炮。
當“狂暴”號迎著敵人的炮彈,以18節的度向北沖去的時候,其他唐帝國戰艦上的官兵都驚呆了,而且這些官兵都立即反應了過來。“狂暴”號不是在去送死,而是在給另外的五艘戰艦爭取到消滅敵人的時間。“狂暴”號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在最后的關頭,瘋狂的沖向了敵人的艦隊群,用自己的犧牲換來寶貴的時間!
“狂暴”號突然轉向,朝敵艦隊沖去的時間是四點三十二分,也就是在“俄克拉何馬”號沉沒后四分鐘。嚴師琪在這個時候收到了“狂暴”號上來的一封電報,電報只有一個詞:勝利!所有帝國海軍軍人都知道這個詞的含義,第一個用這個詞的帝國海軍將領是袁皓屹元帥,他是在血戰勝利后向其他各艦出這個信號的,從此以后,這個詞就在帝國海軍中有了非常特殊的地位。
嚴師琪拿著電報的手在抖,“狂暴”號在做自我犧牲,用戰艦上1ooo多名官兵的性命在做自我犧牲,而自我犧牲的最終目的就是勝利,最后的勝利!
“轟,給我用力的轟,干掉對面那艘敵艦,干掉它!”
同一時間,其他四艘戰艦的艦長也出了同一道命令,干掉對面的敵艦,為“狂暴”好復仇,讓“狂暴”號的犧牲變得有價值,決定性的價值!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