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等就是半個月,又差點讓蔣海龍絕望。他幾乎每天都去問結果。而每次得到的答復都是廖漢翔外出公干,伍顯昱也沒有在那霸的答復。結果,搞得第五艦隊人事處的那幾個文職軍人都有點不耐煩了。幸好廖漢翔很快就趕了回來,不然蔣海龍肯定得想辦法搞筆生活費,他帶來的錢就要花光了!
在廖漢翔回來的第二天,蔣海龍就收到了一封由廖漢翔親自簽名的任命書,他被第五艦隊錄用了。雖然他還是到一艘驅逐艦上去當大副,但是蔣海龍看到了希望。而且當時廖漢翔還對新招募地這批軍官承諾,只要他們干出成績來,在第五艦隊擴編的時候。將優先考慮任命他們為新的艦長。這有點像是空頭支票。后來也確實成為了一張空頭支票,可這總比在第一艦隊時連空頭支票都拿不到要好得多吧!
在蔣海龍看來,這次培訓讓他再次錯過了成為驅逐艦艦長的機會,而且培訓的主要科目是航空作戰理論,防空作戰戰術,而這些對蔣海龍來說都非常的陌生,結果,畢業時,他的成績是那批培訓軍官中的倒數第三名!這個成績差點就毀了蔣海龍的前程,因為這個培訓班的目的是為第一特混艦隊以及第二特混艦隊培養參謀軍官。結果,姜仲民指揮的第一特混艦隊沒有要蔣海龍。要不是蔣海龍手里有廖漢翔的那封招募信的話,恐怕當時負責挑選人員的常薦新也不會讓蔣海龍編入第二特混艦隊,因為那期培訓班中有十多名軍官被分配到了預備役部隊去,也就是與作戰部隊無緣了。
說白了,蔣海龍不是干艦隊參謀的料,而且他也沒有成為參謀,只是航海部門下地一名軍官而已,連參謀的頭銜都沒有。蔣海龍自己也知道,他不是那種在圖紙上就能指揮戰斗的人,他一直夢想著成為一名“光榮”的帝國海軍驅逐艦艦長。結果命運卻把他安排到了參謀軍官的位置上,真可以說是命運弄人了。可命運沒有拋棄蔣海龍,因為蔣海龍一直沒有放棄過他的“夢想”。改變他的命運的機會終于到來了。
第四特混艦隊成立的時候,從第一特混艦隊,第二特混艦隊,乃至第三特混艦隊抽調了一批軍官去組成艦隊的骨干力量。很明顯,任何一支艦隊都不會把最優秀的軍官派到第四特混艦隊去,被抽調去的都是一些平庸的,或者說是表現不怎么樣的軍官。蔣海龍自然也在第二特混艦隊的抽調人員之中。
到達廣州的時候,他再次見到黃曉天,僅僅幾年的時間,兩人的變化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當然,黃曉天并不知道蔣海龍就是當初那個天天跑到第五艦隊人事部去找別人麻煩的軍官。當時,黃曉天親自在負責第四特混艦隊組建的工作,而合理安排軍官的位置是最為重要的,因此黃曉天詳細詢問了每一個到第四特混艦隊前來報道的軍官的特長,以及最希望擔任的職務。這次,蔣海龍沒有錯過機會,他做了最正確的回答。特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確表示希望成為一名驅逐艦的艦長,而不是成為艦隊的參謀軍官。
也許還真沒有幾個人像蔣海龍那樣,直接開口要當驅逐艦艦長,不是說蔣海龍的要求高,而是他的要求太低了,低得給黃曉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當時,大部分軍官都希望留在艦隊司令部了,就算想去當艦長的,那也首先是航母的艦長,其次是巡洋艦的艦長,主動要求成為驅逐艦艦長的,還真只有蔣海龍一個人!
蔣海龍這最基本的要求得到了黃曉天的滿足,他終于成為了夢想中的,“光榮”的帝國海軍驅逐艦艦長了,可他仍然是上尉軍官。當時,其他艦隊的驅逐艦艦長幾乎都是少校了,而且大部分是因功晉升的。而第四特混艦隊才成立,沒有誰有戰功,就只能獲得基本的對等軍銜。
蔣海龍不是很重視軍銜的問題,雖然少校軍官每個月的津貼要比上尉多出30%,這就意味著他一年能多收入一萬多塊呢。但是蔣海龍并不缺錢,他沒有生活負擔,父母都能自理,錢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成為了艦長,成為了他在這數年中一直在努力成為的驅逐艦艦長!
顯然,蔣海龍不是“暴發戶”,他是一個很普通的軍官,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軍官,這場戰爭也正是由成千上萬過普通的帝國軍人組成的,他們才是戰爭中最偉大的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帝國海軍的勝利!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