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三十四分,“南昌”號還沒來得及打出第九輪齊射的時候,“納爾遜”打出的第九輪齊射的炮彈就落了下來。這次,運氣沒有靠向唐帝國海軍艦隊,而是倒向了“納爾遜”號。在a炮塔無法正常作戰的情況下,“納爾遜”號用兩座炮塔的六門主炮打出地這輪齊射竟然命中了目標。
彈著點正好在“南昌”號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號炮與二號炮之間。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炮塔的正面裝甲,可是其產生的強大沖擊波卻震壞了炮塔內的一些設備。同時震傷了炮塔內的炮手。最關鍵的是,此時炮塔內的炮手正在為主炮裝填發射藥,炮栓沒有關上,在中彈的時候,幾個發射藥包被震了出來。萬幸地是,炮塔內實施了嚴格的煙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電激發技術,藥包沒有被引爆,可為了排除險情,將那幾個藥包處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鐘之內無法使用,“南昌”號暫時損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點三十六分,“武漢”號的一次準確還擊為“南昌”號報了仇,其第十輪齊射打中了“納爾遜”號艦橋下方地副炮群。將這里的兩座6英寸口徑的副炮炮塔給炸飛,同時還導致司令艦橋里的指揮官暫時失去了指揮能力,可穿甲彈仍然沒有能夠擊穿“納爾遜”號的主裝甲帶,也就沒有對“納爾遜”號造成致命的打擊。
三點三十八分,“南昌”號的還擊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輪齊射打中了“納爾遜”號尾部的高射炮群,將這里的十幾門機關炮全部掃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樣地,這發穿甲彈上的延遲時間引信過早啟動,在穿甲彈還沒有能夠深入艦體之前就引爆了炸藥。結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幾個艙室,而沒有能夠造成更大的破壞。
三點四十三分,在“納爾遜”號上的a炮塔修復后打出的第十四輪齊射中,至少有兩發炮彈命中了“南昌”號。可以說,此時“納爾遜”號的命中率已經高得嚇人了。其中一發炮彈命中了“南昌”號司令艦橋與一號煙囪之間的副炮群,在主裝甲外面爆炸,另外一發炮彈打中了艦首,將艦首大概有十多米長的一段給炸飛了。這也是“南昌”號受到地最大損傷。
“納爾遜”號的一系列反擊讓“武漢”號與“南昌”號上的官兵極為惱火。此時,“納爾遜”號前面的“羅德尼”號與“鐵公爵”號已經相繼被重創。并且引燃了大火,“南寧”號,“廣州”號,“貴陽”號頻頻取得戰果,這也算是對“武漢”號與“南昌”號上的官兵的一種激勵吧。可以說,在第二次命中了“南昌”號之后,“納爾遜”號的好運氣也基本上結束了。在接下來的戰斗中,雖然“南昌”號開火地頻率更高,但是“武漢”號才是真正的“終結者”。
三點四十六分,“武漢”號打出了第十七次齊射,這次地九發炮彈有兩發命中了“納爾遜”號,其中一發直接貫穿了“納爾遜”號b炮塔的頂部裝甲,在炮塔內部發生了猛烈的爆炸。同時還引爆了幾個發射藥包,幸虧“納爾遜”級戰列艦采用了裝甲隔離門,爆炸沒有波及到下方的主彈藥艙,結果只有b炮塔被徹底摧毀,如果下方的主彈藥艙也發生爆炸的話,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六分鐘后,三點五十二分,“武漢”號才打出了第十九輪齊射,這次又有兩發炮彈命中了“納爾遜”號,其中一發炮彈集中了“納爾遜”號的艦橋頂部。穿甲彈在穿透了5英寸厚的頂部裝甲之后在司令艦橋上方的航海艦橋處爆炸,炸死了里面的十幾名軍官,同時巨大的沖擊波還震死,震暈了司令艦橋里的二十多名軍官。因為“納爾遜”號不是艦隊旗艦,因此艦長是在司令艦橋里指揮戰斗,而不是在航海艦橋指揮戰斗,從而避開了這次打擊。
到第二十二輪齊射,也就是在接近四點的時候,“武漢”號再次表現神勇,其打出的九枚穿甲彈中盡然有三枚命中。第一枚穿甲彈打在了“納爾遜”號的c炮塔基座上,而這里的裝甲厚度不是15英寸,而是12英寸,這也是為了減輕重量的設計,可結果卻成為了“納爾遜”號設計上的一個致命死穴。炮彈在進入彈藥艙之后才發生了爆炸。猛烈的沖擊波穿透了艦體,同時也震開了彈藥艙底部的通海閥門,海水迅速涌入,從而制止了大火蔓延,可大爆炸產生的火光卻讓十幾海里外的“武漢”號戰艦上的官兵驚呼了起來。第二發炮彈打在了煙囪的根部,并且穿透了水平裝甲,進入了鍋爐艙之后才發生猛烈爆炸。“納爾遜”號上集中部署的鍋爐。
艙終于成了隱患,僅僅一發炮彈,就報銷掉了戰艦上一大半的動力!第三發炮彈命中了司令艦橋,是斜著打過去的。當時,“納爾遜”號上的艦長等受傷軍官已經被轉移出了司令艦橋,這也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到此時,“納爾遜”號已經失去了有效的指揮,剩下的a炮塔只能夠單獨作戰,而且這做炮塔的故障沒有完全修復,其開火的速度自然慢了很多。也正因為連續數次被擊中,戰艦上的損管人員無法及時的撲滅四處產生的大火,結果,當“納爾遜”號上的英軍官兵還在頑強抵抗的時候,火勢已經開始蔓延,這將最終要了“納爾遜”號的老命。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