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用計劃更為龐大,而且可變性也非常大。當時雷少卿會在二十三日夜晚之前,以兩個小時為間隔,派遣偵察機持續監視圣地亞哥港的情況。如果在二十三日傍晚之前,大西洋艦隊還沒有離開圣地亞哥港的話,那么在二十四日天亮的時候,大西洋艦隊就不會跑出多遠。這樣,就要求擴大搜索范圍,盡快找到大西洋艦隊的蹤影。因為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的偵察機即要掩護第三特混艦隊,同時又要去探查圣地亞哥港的情況,所以在外海搜索大西洋艦隊的任務就交給了第三艦隊的三支特混艦隊。為了及時發現大西洋艦隊,第三艦隊的偵察機也將同時出發,負責在圣地亞哥外海進行搜索,而搜索半徑將以二十三日夜,雷少卿提供的最后一份情報為準。
也就是說,談仁皓當時針對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做了兩手準備。最好的結果是大西洋艦隊留在圣地亞哥港,同時遭到了重型轟炸機的打擊,無法在天亮前離開港口。這樣,他就可以集中五支航母特混艦隊的轟炸機,以及第三特混艦隊的重炮,將大西洋艦隊摧毀在港口內。最糟糕的情況是,大西洋艦隊在二十三日白天就離開了港口,那就必須要對周圍海域進行全面搜索,而需要搜索的海域也許會超過100平方公里,這已經很難保證偵察機能夠及時的找到大西洋艦隊。談仁皓也只能希望情況要比這個好一點。
為了彌補航母特混艦隊在偵察力量方面的缺陷,當時前出截擊的第三特混艦隊也要負擔一部分偵察任務,即安排水上飛機,對圣地亞哥附近的海域進行搜索。雖然水上飛機的偵察能力相對較弱,但是第三特混艦隊有數十架水上飛機,而且距離又非常近,這一偵察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常薦新當天下午就給艦隊里的36架水上飛機安排了偵察下了6水上飛機,這么做的目的是,利用這些水上飛機引導戰艦炮擊港口內的敵艦!
按照當時第三特混艦隊的航行速度,肯定能夠在天亮前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