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晚飯很豐盛。
一只老母雞一分為二,半只燉湯,半只紅燒,鹵牛肉,還有一盤野蔥炒雞蛋。
一家人圍坐在一塊,也許是因為上午將袁家人教訓了一頓,顧四這頓飯吃得很高興,飯都吃了兩大碗。
顧晚舟興致依然不高,半碗飯都沒吃,顧父知道他還難過。
可難過歸難過,不能因為不能讀書,飯都不吃啊。
“我們一塊出去走走。”顧父對顧晚舟說。
顧晚舟點頭:“是,爹。”
顧青蘿看了顧晚舟一眼。
顧四端著盤子碗筷,湊到她跟前說:“爹有話要跟大哥說。”
顧青蘿恍然大悟。
巷子夜里黑漆漆的,顧晚舟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扶著顧父。
燈籠是顧青蘿準備的。
顧父問顧晚舟:“這條路這么黑,你怕不怕?”
顧晚舟搖頭:“不怕。”
“為什么?”
“因為我身邊有您。而且,我也知道這條漆黑的路不長,到了主街,就亮堂了。”
顧父贊許的點頭:“說得好,晚舟,讀書十載,你吃了多少苦,爹都看在眼里,如今一切成空,爹知道你心里難過,可人生就是這樣,潮起潮落,這都是我們必須走的路,不要放在心上。”
顧晚舟點頭。
“這周邊的縣,還是有幾家好書院的,就是離家遠了一些,但不要緊,你收拾行囊,明日就去吧,錯過了今年的考試,我們來年再戰。”
顧晚舟搖頭:“爹,兒子已經決定了,不讀書了。讀書考取功名是為了讓家人活得更好,兒子認為,賺錢經商也是一樣的。我明日就去幫人代寫書信,能賺一點是一點,弟弟妹妹就不會那么辛苦了。”
顧父見他心意已決,“也好,咱們家齊心協力,和和美美,即使不能錦衣玉食,衣食無憂就已經足夠。”
父子二人離巷子口越來越近,主街的光也越來越清晰了,站在主街上,前方一片光明。
回頭看,身后黑漆漆的路,走到了頭。
轉頭回家,有手里的燈籠照著,腳邊的路依然走得很平穩。
突然,前方多了一盞燈,將漆黑的路照亮了些,他們走近了,更亮了些。
是顧青蘿他們。
“爹,大哥,我們來接你們回家。”顧家兄妹大聲說道。
“好好好。”顧父喜笑顏開,“我們回家,回家。”
顧父走在中間,顧青蘿和顧晚舟攙扶著他,顧二顧三顧四提著燈籠,照著他們腳下的路,一路歡聲笑語。
前方雖暗,但有燈照著,看得清腳下的路。
人心齊,則泰山移。
翌日,出攤。
顧晚舟也跟著一塊,他還帶了筆墨紙硯,就在餃子攤前,立了塊牌子,上頭寫著:代寫家書。
有些客人好奇地看了幾眼,沒人問,更沒人要代寫。
顧晚舟也不急,他干自己該干的活,忙前忙后,也算是知道,錢來得有多不容易了。
“小姑娘。”
顧青蘿正在包餃子,一個聲音讓她抬了頭。
就見一位穿著華麗的花甲老者,正眼神矍鑠地含笑望著自己。
顧青蘿:“……”
這老人家有些眼熟,聲音也好像聽過,就是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她沒深想,笑著招呼:“老人家,要吃餃子嗎?”
“吃,來一份。”龐綏安找了個位置坐下。
顧青蘿看了一眼,這位老者坐的是老乞丐昨天坐的位置,那老乞丐應該已經走了吧。
希望他一路順風,平平安安。
顧青蘿下了十個餃子,龐綏安一直盯著她看,突然開口:“小姑娘,十個餃子不夠吃,得十五個。”
顧青蘿笑著應了一聲:“好嘞,那就下十五個。”
十五個餃子端上了桌子,龐綏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真香啊。”
顧青蘿隨即又把蘸碟遞了過去:“豬油打底,蔥花,醬油醋。”
龐綏安:“有辣嗎?”
昨天他是個乞丐,不好找主家要這個要那個,今日就不一樣了。
他付錢,都要,都要!
“有,我給您舀一勺子。”顧青蘿端來裝辣椒醬的罐子,往蘸碟里挑了一勺子:“這是我自己熬的辣椒醬,很辣。”
龐綏安將蘸碟里的調料全部都拌到餃子里,餃子湯立馬變成了紅油湯,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個,吹了三下,咬了一口。
餃子皮薄肉多,肉鮮嫩不柴,一口下去還爆汁水,真是好吃啊。
鮮美,大大的鮮美!
龐綏安邊吃餃子邊喝湯,等到最后一個餃子吃完,最后一口湯也下了肚子。
他摸了摸圓滾滾的肚子,打了個飽嗝,就連噯氣都是蔥花的味道,他可真是太愛了。
“小姑娘,這餃子餡料是誰調的啊?”龐綏安起身,豎起了大拇指:“真是鮮到掉眉毛,太好吃了。”
餃子好吃的關鍵法寶,一是餡,二是皮。
皮薄有勁道,餡不柴鮮嫩,二者缺一不可,而有這么嫻熟的搟皮調餡的手藝,定然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這才有了最好吃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