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臣這次定增新股復牌后,股價一度回升到每股七元,而在此之前,每股還摸高八元——以鴻臣復牌前后十二億股、十四億股的總股本計算,市值前后兩次都無限接近一百億了。
見蕭良此時還拿市值一百億說事,朱祎琳都忍不住美眸對他橫了又橫,這算什么激勵人心的話?
許建強比較直接,笑著問蕭良:“你就不能說點更鼓舞人心的話?”
“更鼓舞人心啊?”
蕭良撓了撓腦袋,帶著幾許醉意說道,
“好吧,到一零年,國內的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應該能達到一千億,茶飲料市場規模應該會略高一些,而整個軟包裝飲料市場規模應該能達到五千億。理論上,也應該出現千億市值的頭部企業。會不會是鴻臣,還是南亭湖飲料呢,就要看諸君努力了!”
整個軟包裝飲料市場,遠沒有到決一勝負的時刻,甚至離初決勝負還早。
此時甚至只要在華東地區巴住在第一、第二梯隊,未來都有問鼎全國的可能。
感覺有了醉意,蕭良便不再喝酒,就坐在桌旁閑聊。
九點鐘錢采薇要趕回去給兩個小家伙睡前喂奶,拽著蕭瀟回市里,野炊宴就在眾人意猶未盡之中結束,留了一桌子殘羹冷炙,還要麻煩管理站的人員收拾。
這幾天主要是液鋰電池第一條半自動試驗線開始運轉,蕭良趕回東洲觀察試驗線的運行情況。
采購日本恩益集團的全自動液鋰生產線,無論是產品質量、運行穩定程度、空間占用以及生產效率上,在這個年代簡直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但設備的采購以及維護成本太高了。
新的試驗線,就是在恩益全自動液鋰生產線的基礎之上,僅保留精準度要求極高、難以手工作業取代的一小部分自動化設備,其他應簡則簡、能簡則簡,都改成手工作業。
新的試驗線,難度不在設備的更替。
得益于前期在中試線上不計成本的摸索與嘗試,在新采購的卷繞疊片等基礎自動化設備的基礎上,新的試驗線僅用一個半月,就在新建廠房里完成安裝與調試,但真正的難度,在于手工作業程序的摸索與制定。
試驗線最終要求產品的優良合格率達到一定的標準,要求各個環節添置足夠多的操作工人之后,將廉價勞動力與低廉工業用地等因素都折算進去,綜合生產效率,只能比恩益的全自動液鋰生產線更高,而不能更低。
要不然就失去取代的意義。
新的試驗線剛啟動,但投入的熟練員工人數還有限,效率與良品率都在緩慢提升中,還不能說成功,但也符合預期。
這涉及更復雜的工廠流程管理,蕭良也不見得能比梁棠華等高薪聘請的管理人員更為出色。
這也很正常。
全自動液鋰生產線,是日本接手歐美先進制造業轉移,并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二三十年來的精華所在。
蝸巢科技將其拆解成大部分用手工作業替代,一條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人規模初步就增加了十倍,梁棠華等人管理經驗再豐富,也不可能一兩個月內就調整到位;更關鍵是流水線還要繼續增加人手,進行壓力測試,確保效率最大化。
不過,這條路是蕭良一定要走通、走下去的。
鴻臣集團完成第二次增發新股之后,蕭良拿到一億兩千萬股新股,并由張斐麗代表香港子公司進入董事會。
這部分股票就不能再隨意減持了,但是可以抵押啊。
蕭良又找香港的日資銀行,趕在日元匯率暴跌之前,抵押貸取相當六億港元的日元貸款,找恩益集團訂購了包括卷繞疊片設備在內的六組關鍵新設備,爭取明年就將液鋰電池生產線增加到十條。
良品率暫時低點沒有關系,生產效率暫時不如人意也沒有關系,一時半會無法產生盈利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前期將有限的市場占住,盡可能限制韓系電池企業的崛起,意義更為重大。
野炊結束,下山后見時間還早,與許建強、熊志遠、袁文海他們告辭,蕭良又拉上顧培軍他們到飲料公司的廠區,去看鋁塑紙盒灌裝試驗線的運轉情況。
采用原紙基板復合鋁鍍pet膜專利技術,生產鋁塑紙盒包裝,用以灌裝茶飲料推向市場,是一年半之前就聯合衛雄包裝、裕固技術在做的事情。
這件事進展很緩慢,但十一月之前,精密機械設備公司也推出第一代灌裝試驗生產線,安裝到廠區進行生產,準備從生產實踐中不斷的完善、提高。
與液鋰生產線自動改手動不同,飲料灌裝生產線,蕭良則是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動程度。
這主要在于飲料超高速灌裝的精準、柔性化要求,跟液鋰電池的生產要求遠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對各個環節的設備精密程度要求都要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