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員帶來的文件一共有兩份。
部長先打開了最上面的文件袋,看到上面的一剎那,臉上的笑止都止不住。
助理員:“部長,是有什么喜事嗎?”
部長敲著文件袋,心中的激動難以說:
“培養基的問題解決了!”
培養基一直是華國現在醫藥行業的痛,藥二廠的這一份報告的培養基,就和進口的培養基有2%的糖分偏差。
這樣的差距已經算是很小了。
旁邊的助理員眼眶微紅:“這些年我們受夠了國外技術封鎖的氣,連一個小小的培養基都要看人臉色。”
“這下好了,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地去求購那些天價的培養基了!”
部長的心情難以平復:“你去把中科院的院士叫過來!”
助理員:“好!”
部長喝了茶壓驚,突然想起,好像還有一份文件。
想著,他將另一份文件袋拆開,再看清內容的剎那,他一口茶全噴了出來。
他用袖子粗魯的一抹嘴,抖著手,將文件翻來覆去的看。
還是——青霉素!
部長的心跳驟然加速,仿佛被什么猛然揪住。
他顫抖著手,再次確認那份文件的內容,眼前赫然是一份關于青霉素提純技術的突破性報告。
從菌種的迭代篩選,然后再到提純技術,這完全是兩個板塊的內容,居然合并在了同一個文件中。
他轉而拿起滬市制藥廠的報告,仔細對比。
正在這時,幾位頭發斑白的專家匆匆趕到。
他們一進門,便察覺到氣氛的不同尋常,對視一眼,加快了腳步。
部長還沉浸在報告中,絲毫沒注意,幾位專家已經站到了他身旁。
“……ln-3青霉素菌株的孢子存活率23%,很不錯的數據。”
部長回過神,直接將手中的滬市制藥廠青霉素提純技術報告遞了過去:“快看看,這是剛送來的!”
幾位專家接過報告,戴上老花鏡,低頭研讀起來。
“熱原質聚合物小于%,不錯不錯。”
他們眼里全是欣賞,其中一人道:
“我看這是滬市制藥廠送來的,他們才鉆研兩三年,有這樣的成果很不錯了。”
部長卻未立刻回應,臉上的神色復雜難辨,像是懷揣著重重心事:
“付院士,以您的專業眼光來看,青霉素的生產效價達到每毫升47000單位,這個數值,在我們的現實條件下,真的合理嗎?”
付院士聞,鏡片后的眼睛微微瞇起,他緩緩搖頭:
“在國際上,這樣的高效價或許并非不可能,但就我們當前的技術水平而,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啊。”
說著,他輕輕嘆了口氣。
部長又問:“那我要是說,在我們現有基礎上,發展效能提升98%,結晶純度突破96%,生產周期縮短23%,這樣的數據,有可能嗎?”
他話音剛落,整個房間氣氛凝重起來。
這樣的數據比之前說的更離譜。
付院士的臉色變得異常嚴肅,他緩緩摘下老花鏡:
“部長,我理解您對這項技術的渴望,但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這樣的奇跡性提升,除非有顛覆性的技術突破,否則在現實條件下,絕對不可能做到。”
部長:“你們看看這份報告。”
他將第二制藥廠的兩份報告輕輕推至付院士面前,紙張邊緣已經被他攥的微微發卷。
付院士以為自己看花眼了,伸手摸向鼻梁,才意識到老花鏡還掛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