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8個小時怎么了,革命事業是奮斗出來的,解放之前沒錢拿,大家不是同樣刀里來火里去。
沒有這些人的付出,就沒有春節期間,整個儲備庫和物流,銷售系統的運作自如。
也沒有庫存損失從百分之五驟降到0.1%的成績。
損耗率的降低,帶來了市場上商品價格普遍降低了百分之三,讓中國市場上的商品價格變得更有吸引力。
鄒臨天指著ppt給書記們解釋:“東大工業生產成本的優勢,并不是單純的人工成本低,而是整個工業系統的損耗已經壓到了降無可降的地步。
比人工成本,東南亞,南美,非洲那個不比東大低?
工業生產的每一步都伴隨著損耗,原料的出入庫,生產中產生的次品,修改設計所造成的時間,原料,人工的浪費,配件在路上的時間,效率,方方面面都影響著工業制成品的成本。
工業生產如果是手腳,物流管理就是血管,血管不通暢,手腳自然就無力。
這里的物流并不單純是高速公路,鐵路,機場,還包括這些系統的管理。
每降低一分物流成本,工人工資就可以提升一分,它們在工業制造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一樣。
這次的物流倉儲改造,提升的效率帶來的效益全部被國家拿到手了,畢竟改造資金全部都是國家投入,現在要先收回成本。
工業發展局的計劃,是三年之后,對物流系統員工的工資進行一次調整。
當然,其他工業系統工人的工資同樣會調整,物流效率的提升,同樣降低了工廠生產成本,三年之后,這個效果就比較明顯了,這需要勞動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