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開荒墾殖的農夫,是開山鑿石的力工,是筑城建壘的民夫!
“依兒臣看來,這五萬降俘非但不是朝廷的負擔,而是天賜我大唐的壯勞力啊!”
“我大唐流民,甚至駐扎的軍中健兒。”
“在草原上水土不服者眾多,其實根本無力承擔礦山勞作。”
“可這五萬俘虜不同,他們本就是當地之人,無此顧慮。”
“大可放心使之全力挖礦,且不必擔心勞役傷亡.....”
“如此,才是重建定北城,開發黑石山,夯實北疆的基石!”
李承乾有條不紊的逐一數著用俘虜挖礦的好處,也不再看魏征等人,便繼續朗聲道:“父皇,其實兒臣已收到定北城代主簿李安期與英國公李勣聯名加急奏報!”
“他們身處前線,深知實情,聯名奏請于降俘營推行‘工分制’!”
“工分制?”戶部尚書戴胄眉頭緊鎖,忍不住插:
“殿下,此為何物?”
“五萬之眾,非同小可,如何能保證其不生亂?”
李承乾胸有成竹,轉向戴胄,條理清晰地解釋:“戴尚書問得好。所謂工分制,核心便是‘以工代賑,以力換生’!”
“凡降俘愿遵我大唐律令,服從管束者,一律編入工隊。”
“屆時開礦采石,修路筑城,甚至……所有定北城重建,黑石山開發所需之艱苦勞作,皆可由他們承擔!”
“咱們大唐只需按勞作強度,完成數量,計算‘工分’!”
“讓他們憑工分,每日換取足以果腹的口糧,御寒的粗布以及必要的鹽!”
“勤勉者,工分積攢得多,甚至可換取少許肉食!”
李承乾說到這兒,突然頓了頓,目光炯炯地看向眾大臣,信心滿滿道:“眾卿家大可放心,孤此制并非放任,也非冒險。”
“況且英國公與李主簿深知其險,已擬定嚴密的監管之策。”
“其一,徹底打散降俘原有部落編制,百人為一小隊,十隊為一大部,小隊頭目可由降俘自推,但必須經唐軍監正首肯,并立下軍令狀!”
“其二,連坐重典!”
“一人作亂,全隊連坐,一隊生叛,全部皆斬!”
“當以鐵血之規,立不破之威!”
“其三,便是摻沙固本!”
“將此前已歸順,忠心可靠如侯莫陳咄苾等降卒,打散編入新降各部,一則以為表率,二則暗中監察,通風報信!”
“其四,分而治之,疲其筋骨!”
“可令其承擔最艱苦,最耗體力的勞作,如修復被焚毀的冶煉區,開鑿新礦道,修筑通往黑石山的凍土驛道!”
“使其終日勞作,疲于奔命,無暇他顧!”
“同時,嚴控糧食發放,使其溫飽即可,絕無余糧蓄力造反!”
李承乾的聲音愈發激昂,帶著一種洞悉人性的力量道:“最關鍵的是其五,予其希望!”
“孤舉得,當明示所有降俘,若能安穩勞作一冬,開春之后,表現優異,工分卓著者,優先考慮將其家眷接至定北城附近新辟的定居點,并授予薄田!”
“讓他們知道,跟著大唐走,用汗水贖罪,真能看到一條安身立命,養家糊口的活路!”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