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新加入的老匠人,臉上帶著久違的專注與自豪,正小心翼翼地從一座剛剛熄火,尚有余溫的小型試驗窯中,用特制的長鉗夾出一件件素坯。
與之前那些歪扭開裂,釉色斑駁的殘次品截然不同,這一次出窯的瓷器,甫一現身,便引來一片壓抑著的驚呼。
胎體潔白,堅致,細膩,在透過窗欞的光線下,竟隱隱透出潤澤的光。
覆于其上的釉色,是一種雨過天青般的淡雅色澤,均勻,瑩潤,光滑如鏡,毫無瑕疵。
器型是經過反復推敲改良的玉壺春瓶,線條流暢優雅,亭亭玉立。
一名頭發花白,原屬崔家窯口的大匠,用微微顫抖的手捧起一只瓶子,仔細檢視每一個細節,從瓶口到圈足,良久,他長長舒了一口氣,臉上每一道皺紋都舒展開來,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成了!殿下,成了!”
“胎釉結合完美,釉面光滑如脂,色澤純正均勻!”
“火候也是恰到好處!”
李承乾一個箭步上前,接過那只仿佛還帶著窯溫的瓶子,入手沉甸甸,觸感溫潤冰涼。
他仔細看著那天青色的釉面,映出自己模糊而興奮的臉龐。
他用力吸了口氣,又緩緩吐出,仿佛要將這些日子所有的憋悶和焦慮都吐出去。
“好!好!好!”他連說三個好字,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重重拍了拍那位老匠人的肩膀,“諸位大師傅辛苦了!東宮必有重賞!”
整個工坊瞬間沸騰起來,匠人們,協助的學子們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連日來的失敗,外界的嘲諷,在此刻都被這完美的新瓷徹底擊碎。
要知道,華夏自古以來可都被稱為瓷器之國,所以對于新瓷出世自然也是極為重視!
甚至成功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東宮屬官報到了兩儀殿。
李世民親自來看,拿起一件新燒制的瓷碗,仔細端詳,指節輕輕叩擊碗壁,發出清脆悠揚的金石之聲。
“聲如磬,明如鏡,顏如玉,胎如紙!”李世民眼中滿是贊賞,龍顏大悅,“好!此瓷清雅脫俗,比之邢白越青,別有一番風韻!承乾,此事你辦得極好!此瓷當為何名?”
李承乾早已想好,躬身道:“父皇,此瓷誕生于貞觀盛世,凝聚寒門學子與工匠心血,兒臣擬命名為貞觀瓷,以彰時代,亦寓海晏河清之意。”
“貞觀瓷……好!就叫貞觀瓷!”李世民撫掌大笑,“如此佳器,當惠及天下。承乾,后續你有何打算?”
李承乾成竹在胸,顯然早已深思熟慮:“回父皇,兒臣以為,若直接由將作監官營,恐有與民爭利之嫌,且易僵化。兒臣提議采用官督商銷之法。”
“哦?細細說來。”
“由將作監制定貞觀瓷的統一標準,提供核心釉料配方并監督質量。同時,公開招募數家信譽卓著,實力雄厚的皇商,授權他們依標準建窯燒造,并負責行銷天下。”
“朝廷則按銷售額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潤,并嚴格管控價格,防止奸商囤積居奇。”
“如此,朝廷可得實利而無經營之累,皇商可得財源,工匠可得生計,百姓亦能享此美器,四方皆得利!”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