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大手一揮,隨便給這些人一個小官做著就能得到這么多銀子。
商人入仕的舉措,難道真的大錯特錯了么?
此時此刻,元貞帝已經動了心思。
只是他還咽不下劉堯先斬后奏這口氣。
這么一算,商人感激的豈不是小九,而非他這個皇帝了?
就在這時,太傅宋成章開口了:“陛下,九殿下雖然擅作主張開了先河,但他敢這么做,也有您的一份責任。”
“是您給了他欽差大印,也是您教育他以民為先,以民為本。他也是遵照您的教誨,才想出這駭人聽聞的舉措。”
秦豐業眼睛一瞇……
元貞帝勃然大怒,正要發
火,卻又生生遏止住。
只因他回過味來了。
小九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不也是他英明神武,知人善用?不也是他教的?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調整一下情緒,緩緩開口:“舉措雖是錯的,但初心卻是好的。”
“朕一直教導兒子們,江山社稷離不開黎民百姓,我等上位之人,萬事要以百姓為主。”
“小九愛民如子,深得朕的傳承,既然此舉結果是好的,那朕就不追究小九自作主張之罪了。”
“爾等要是覺得小九不對,那就是在暗指朕的不是,畢竟小九是朕教導出來的兒子,他的任何善舉,都是朕悉心教導的結果。”
眾官員跪下:“陛下英明,吾皇萬歲。”
劉堯默不作聲,這個結果他早已預料。
不是他太了解父皇了,而是這批所捐的銀兩,足以讓任何一個正常人心動。
更何況還是父皇這等貪心之人。
那么他為什么沒有在折子里寫下商人所捐的銀兩,而是現在才說,為的就是這一刻。
而剛才描述江北慘狀的那些話語,也并非希望征得任何人的理解。
要是這朝堂之上的人,各個都愛民如子,東陵就不會積貧積弱,任人欺凌。
這時,元貞帝笑容滿面地開口:“小九,起來吧,別跪著了。”
劉堯緩緩起身:“謝父皇。”
這時,王公公正要遞上劉堯先前奏請程主簿由代理縣令升任縣令的折子,卻被元貞帝做了個手勢制止。
很顯然,因為前一本折子的問題已經解決,元貞帝并不想拿一個代理縣令正式升任縣令這種小事來做為難劉堯的理由。
這時,王公公又取了下一本折子。
劉堯見了,眼睛微微瞇了起來。
那是最難過的一關。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