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的晨霧剛剛散去,街道兩側的商鋪陸續卸下門板。
吳承安在一家名為“墨韻軒”的字畫鋪前駐足,指尖輕輕撫過一幅《秋山問道圖》的絹本邊緣。
“老板,這畫用的可是澄心堂紙?”他對著陽光細看紙紋,轉頭問道。
留著山羊胡的掌柜眼睛一亮:“公子好眼力!這是南唐傳下來的老紙,您看這簾紋!”
他小心地展開卷軸:“這山石皴法,可是正宗的董源筆意。”
韓若薇湊過來,發梢掃過吳承安的臉頰:“這黑乎乎的有什么好?我倒覺得那幅《牡丹圖》更喜慶。”
她指著墻角一幅設色艷麗的花鳥畫。
吳承安笑著搖頭:“師姐你看,這畫中瀑布的留白,像不像師尊教我們的懸劍式?”
他手指虛劃,在空中勾勒出劍招軌跡。
掌柜聞臉色驟變,連忙將畫卷起:“原來公子是行家!”
最終以八十兩銀子成交。
走出店鋪時,韓若薇還嘟囔著“夠買三百只燒雞了”,吳承安卻神秘地眨眨眼:
“這畫右下角有半方殘印,怕是南唐后帝御府舊藏,轉手至少值二百兩。”
在家具坊,吳承安的表現更讓王鐵等士兵咋舌。
他屈指輕叩一張紫檀書案,側耳聽聲后斷:“面板是南云料,腿足卻是后配的。”
又掀開羅漢床的藤編底,指著榫卯處的木紋說:“這水波紋是閩地特有的樟木,絕非店家說的什么洞庭老料。”
“安師弟什么時候懂這些了?”韓若薇驚訝地瞪大眼睛。
“都是書里看的。”
吳承安撫摸著案幾上精美的卷草紋雕花:“這些紋飾的刀工,和咱們書里寫的一模一樣。”
正說著,城門口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只見一隊披著皮甲的騎兵橫沖直撞而來,當先的旗手揮舞著繡有狼頭圖案的旗幟,厲聲喝道:
“大坤使團入城,閑雜人等速避!”
大坤使團的鐵蹄踏碎洛陽西市的平靜時,整條街道仿佛突然被卷入暴風之中。
當先的騎兵手持丈余長的狼頭旗桿,旗面獵獵作響,旗角掃過處,瓜果攤的竹棚“咔嚓”一聲坍塌。
一筐剛摘的秋梨從推車上滾落,被碗口大的馬蹄踏得汁液橫流,黃澄澄的果肉黏在青石板上,引來幾只野狗爭相舔食。
“讓開!統統讓開!”
為首的虬髯騎士揮鞭抽向躲避不及的百姓,鞭梢在賣炊餅老漢臉上抽出一道血痕。
蒸籠翻倒,雪白的炊餅滾進馬蹄揚起的塵土里。
綢緞莊的伙計慌忙收攤,一匹茜色杭綢被馬蹄卷住,“刺啦”一聲撕作兩半。
街角茶肆的矮桌被撞翻,茶壺炸裂的脆響中,褐色的茶湯潑在土墻上,像幅猙獰的潑墨畫。
最慘的是個賣糖人的老翁,顫巍巍的手還舉著未完成的糖鳳凰,就被沖散的撞倒。
插滿糖人的草把子栽進餛飩攤的沸鍋里,融化的糖絲在湯面上結成詭異的蛛網。
孩童的哭喊聲、商販的咒罵聲與戰馬的嘶鳴混作一團,整條街道如同被狂風肆虐過的麥田,滿地狼藉中,只剩那桿狼頭旗還在耀武揚威地向前挺進。
賣炊餅的攤子被馬蹄掀翻,熱騰騰的餅子滾落泥中,挑著鮮果的老漢躲閃不及,籮筐里的梨子被踏得汁水四濺。
一個梳著總角的小女孩站在路中央嚎啕大哭,而她面前三丈處,一匹棗紅戰馬正揚起碗口大的鐵蹄——
“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