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發展開題紙,深吸一口氣,提筆蘸墨。
筆尖落在紙上的一刻,他感到一種奇異的平靜。
這些年的苦讀,父親的期望,母親的含辛茹苦,全都凝聚在這支筆上。
保和殿內鴉雀無聲,只有毛筆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
偶爾有考生咳嗽或挪動身體的聲音,但很快又歸于寂靜。
兩個時辰后,鐘聲再次響起。
考官收卷時,王宏發注意到朱文山是第一個交卷的,臉上依舊帶著那種令人不舒服的自信笑容。
次日黎明,殿試正式開始。
貢士們天不亮就來到皇宮,經過更為嚴格的檢查后,被引領至保和殿。
今天的陣仗比昨日更加隆重。
保和殿內外侍衛林立,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當皇帝趙真在太監的簇擁下步入大殿時,所有人齊刷刷跪倒在地。
“平身。”趙真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王宏發偷偷抬眼,看到這位年輕的皇帝面容清瘦,眼神銳利,一襲明黃色龍袍在燭光下熠熠生輝。
殿試的禮節極為繁瑣。
貢士們先要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后由禮部官員宣讀考試規則。
題紙是用上等宣紙裱成,每頁長四十厘米,寬十二厘米,紅線直格,要求每行二十四字,字字工整。
當太監捧著題盒走來時,王宏發注意到朱文山的目光一直追隨著那個盒子,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日策問《論中興之策》,諸生當竭誠以對。”主考官高聲宣讀。
王宏發跪接題紙,回到座位后仔細閱讀。
題目要求論述國家中興之道,既要引經據典,又要有獨到見解。
這是一道相當開放的題目,但也正因為開放,更考驗考生的真才實學。
他提筆沉思片刻,決定從“民為邦本”入手,結合當前北境戰事和民生凋敝的現狀,提出“輕徭薄賦、選賢任能”的主張。
筆鋒流轉間,他仿佛看到了父親欣慰的笑容。
殿試持續了整整六個時辰。期間有太監送來茶點,但大多數考生都顧不上吃喝。
謝紹元從一開始就發現朱文山拿到題目之后就開始寫,連思索的時間都沒有。
他悄悄記下這個細節,決定考后告訴王宏發。
日落時分,鐘聲響起,考試結束。
貢士們依次交卷,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殿外等候。
王宏發三人走出宮門時,夜幕已經降臨。
“總算考完了,”馬子晉長舒一口氣:“接下來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謝紹元卻壓低聲音:“我在考試時發現朱文山行為可疑,似乎連題目都沒看就直接寫,我覺得他應該提前知道題目。”
。王宏發眉頭一皺:“你確定?”
“千真萬確,我一直在盯著他!”
三人對視一眼,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如果朱文山真的作弊,那不僅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更是對科舉制度的褻瀆。
“先等著吧。”
王宏發最終說道:“明日傳臚,一切自見分曉。”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