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軒三人的話,表明了改革派的立場!
“陛下圣明!賜槍之舉,英明無比!”
“臣等支持陛下!”
“請陛下勿疑!”
其他改革派的官員們也紛紛反應過來,群情激昂,起身力挺皇帝。
他們從實際戰局、激勵士氣、人盡其才等角度,駁斥太師一派的論。
一時間,御花園內徹底變成了兩派交鋒的戰場!
以李崇義、朱文成為首的太師黨,堅持“禮制”和“風險”,辭“懇切”,仿佛處處為國著想。
以何高軒、唐盡忠為首的改革派,則強調“時局”和“激勵”,氣勢昂揚,認為太師一派保守怯懦,不識大體。
雙方引經據典,爭論不休,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激動。
原本祥和歡快的佳節氣氛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朝堂之上常見的劍拔弩張和激烈黨爭。
那些中立的清流官員和勛貴們,則看得目瞪口呆,噤若寒蟬,誰也不敢輕易插話。
皇帝趙真高踞龍椅之上,面無表情地看著下方吵成一團的臣子們,手指無意識地在椅子扶手上輕輕敲擊著,誰也看不出他此刻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而跪在場地中央的吳承安,則緊緊握著那桿冰冷而沉重的龍膽亮銀槍。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這桿槍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歷史的重量,更是當下洶涌的政治暗流。
他的命運,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兩派官員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支持者慷慨激昂,反對者“憂心忡忡”,原本莊重祥和的佳節盛宴,儼然變成了朝堂辯論的戰場,氣氛緊張得幾乎要凝固。
端坐于龍椅之上的皇帝趙真,將下方這一切盡收眼底。
他臉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帝王的威嚴和一絲明顯的不悅。
就在爭論愈演愈烈之際,趙真忽然重重地冷哼一聲!
這一聲冷哼并不響亮,卻如同帶著無形的威壓,瞬間穿透了所有的嘈雜聲,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爭吵聲戛然而止!
無論是慷慨陳詞的何高軒、唐盡忠,還是據理力爭的李崇義、朱文成,全都心頭一凜,下意識地閉上了嘴巴,紛紛躬身低頭,不敢再直視龍顏。
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等人似乎有些過于激動,竟在御前如此失儀。
趙真目光冰冷地掃過下方鴉雀無聲的群臣,聲音帶著一絲薄怒:“夠了!今日乃是上元佳節,君臣同樂之宴!看看你們,成何體統?”
“為了一桿槍,吵吵嚷嚷,如同市井潑婦一般,還有沒有一點朝廷重臣的風范?”
皇帝的訓斥讓眾人頭皮發麻,連忙齊聲請罪:“臣等失儀,請陛下恕罪!”
趙真似乎余怒未消,但又強壓了下去。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平息怒火,目光卻在人群中緩緩掃視,最終,定格在了一位一直端坐不語、仿佛超然物外的老臣身上。
此人年約六旬,面容清癯,三縷長須修剪得一絲不茍,眼神溫潤而透著睿智,身穿從一品的紫色仙鶴補子官服,端坐在那里,自有一股淵渟岳峙的沉穩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