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坤使團這么一鬧,西市喧囂漸歇。
吳承安一行人踏著青石板路往回走,馬蹄聲在空曠的街道上顯得格外清脆。
陽光的余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投在斑駁的墻面上,如同幾道游動的墨痕。
王鐵跟在吳承安身后半步,粗糙的手指不停地摩挲著腰間的刀柄。
這位老兵額頭上的皺紋比往日更深了幾分,顯然心事重重。
他幾次欲又止,最終還是在轉過一個街角時,上前小聲道:
“吳公子,今日您和大坤使團的沖突,小的認為應該稟報給唐大人。”
吳承安腳步未停,只是微微頷首:“這是你們的事,我無權過問。”
他的聲音平靜如水,卻讓王鐵松了口氣。
隨后,王鐵立即轉身,朝隊伍后方招了招手。
一名身著輕甲的士兵小跑過來,王鐵附耳交代了幾句,那士兵便匆匆離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
眾人回頭望去,只見一隊城防營的士兵正從另一條街道疾馳而過,卻對他們視若無睹。
“奇怪,”王鐵低聲道:“按說城防營早該在西市維持秩序才是。”
半個時辰后,兵部衙門內燈火通明。
唐盡忠聽完士兵的匯報,手中茶盞“咔”地一聲擱在了案幾上。
這位兵部侍郎眉頭一挑:“你是說大坤使團在城內街道上踏馬而行,并和吳承安發生了沖突,但整個過程城防營都沒有出現?”
士兵單膝跪地,恭敬答道:“回大人,正是如此,直到吳公子離開,城防營的人都未能出現,我們還是在回去的路上才見到城防營的人。”
唐盡忠站起身,負手在廳內踱步。
燭光將他的影子投在墻上,忽長忽短。“此事蹊蹺!”
他沉聲道:“這本是城防營的職責,為何他們遲遲不到?”
他忽然轉身:“還有,大坤使團來洛陽城,禮部那邊難道不應該安排人接待嗎?為何他們會自己入城?”
屋內一片寂靜,只有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爆裂聲。
唐盡忠眼睛微瞇,閃過一抹冷色。
他揮了揮手:“回去告訴吳承安,讓他小心一些。”
士兵領命退下后,唐盡忠站在窗前,望著夜色中的洛陽城。
遠處鐘樓的輪廓在燭火下若隱若現,更遠處則是皇宮的飛檐翹角。
他喃喃自語:“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與此同時,吳承安一行人已回到了新購置的宅院。
這是一座三進的院落,雖不算奢華,卻也寬敞雅致。
門前兩株老槐樹投下婆娑樹影,朱漆大門上的銅環在日光下泛著古舊的光澤。
眾人將買回的家具字畫一一搬入。
吳二河、吳三河和福伯聞聲出來幫忙。
老管家福伯雖然年過五旬,但精神矍鑠,指揮著下人們將家具擺放到合適的位置。
“這幅《秋山問道圖》掛在大廳正中。”韓夫人指著剛展開的畫卷,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畫中遠山如黛,近水含煙,一位老者正在松下與童子論道,筆法飄逸灑脫。
韓若薇甜甜一笑:“娘,這可是師弟挑選的!”
吳承安正與王鐵一起搬著一張紅木案幾,聞抬頭道:“師尊喜好山水,這幅畫應該合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