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未來馳騁沙場、令敵聞風喪膽的無敵猛將!
如今應當還是個籍籍無名、空有一身武藝卻報效無門的白丁?
“是時候了…”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勢在必得的笑意。
“如此璞玉,豈能久困于鄉野?得盡快派人前往尋訪,以招募東宮衛率或考核將才之名,將他早早納入麾下好生栽培。
將來馳騁疆場,必是一員橫掃千軍的悍將!”
這一刻,李承乾仿佛一個高明的弈棋者,開始有條不紊地在棋盤上布下一顆顆關鍵的棋子。
文臣武將,皆需未雨綢繆,早早網羅。
這帝國的未來,需要更多能擔事的脊梁!
思及此處,李承乾不再猶豫。
他提起筆,略一思忖,便在一張素箋上飛快地寫下幾行字。
“著即查訪山西絳州龍門縣人氏,姓薛名禮,字仁貴。
此人應正值壯年,驍勇善射,頗有勇力。尋得后,不必聲張,可借東宮衛率擴充或遴選邊軍低階武官之名義,妥善安置,引其來長安覲見。”
寫罷,他輕輕吹干墨跡,將其裝入竹管用火漆封好。
“來人,將此令即刻發往河東道。”李承乾語氣平淡卻不容置疑,“務必尋得此人,妥善安排。”
“諾!”張三雙手接過,沒有絲毫多余的動作和語,迅速退下,身影很快消失在殿外廊柱之間。
處理完薛仁貴之事,李承乾的指尖又在那份關于春耕大典的文書上點了點。
馬周…眼下正有一個絕佳的機會。
他再次提筆,這一次卻是鋪開了正式的奏疏用紙。
“兒臣承乾謹奏:春耕大典乃國之要典,勸課農桑,以示陛下重農之本。然典禮儀軌繁復,祭文撰寫尤需慎重。
兒臣聞晉王府長史馬周,博學多才,尤精經義禮法,文采斐然。
兒臣懇請父皇暫調馬周協理春耕大典典儀文書之事,必能使大典更增光彩,合乎古禮,昭示天下……”
奏疏寫得冠冕堂皇,理由充分!
借調一位親王屬官來幫忙籌備國家典禮,既顯示了對此事的重視,又給了馬周一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合情合理,不會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疑。
李承乾看著寫好的奏疏,嘴角微揚。
只要馬周的名字能借此機會進入李世民的視野,以他的才學,何愁不能脫穎而出?
至于裴行儉,倒可稍緩一步,待其在弘文館再磨礪些時日,尋個軍務相關的契機再行提拔更為穩妥。
棋子已悄然落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將奏疏合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已看到未來朝堂之上,文武棟梁濟濟一堂,皆為他所用的盛況。
…………
_l